發布時間:2016-06-16 09:14:42 上海證券報
關注中物聯
產業轉型格局下,物流行業正逐步建立起物料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的新體系,邁向全產業鏈金融服務。
在昨日舉行的2016年亞洲物流雙年展上,業內各界圍繞未來產業鏈金融服務這一新形態,共同探討其發展中的挑戰和機遇。
三流合一
物流行業產業鏈金融是在供應鏈金融基礎上擴展的。海航物流首席創新官徐志豪將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1.0時代的供應鏈金融是倉單質押,即借倉庫存貨;2.0時代是圍繞大企業、骨干企業做其分銷企業應收賬款的保理;到了3.0時代,供應鏈金融加入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做到貨物流和資金流相匹配;而4.0時代的供應鏈金融是解決了整個鏈條支付,達到貨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的三流合一。
這個過程中,不僅包括物流綜合支付解決方案,同時要保障貨物追蹤溯源,而且引入大數據,形成企業的征信體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教授陳祥鋒稱,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就是要做整合的服務,不僅關注物料和信息流,還要重視資金流方面的整合。
產業鏈金融則是將服務的范疇擴大,延伸至上下游的產業圈。服務商能做的包括設立產業基金、提供租賃等更多方式,尤其是依托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支持大型裝備出口、國際產能合作和對外投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隨著中國制造業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相應的金融、保險、物流配套的一些服務行業也會迎來新的機遇。”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畢吉耀說。
除了物流服務商,銀行也從資金端切入,在產業鏈的不同環節提供服務。興業銀行(15.360,0.00,0.00%)上海分行貿易金融部總經理茅海燕稱,銀行首先關注的是支付結算,在此基礎上會延伸開來做融資的考量。
融資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有可靠的核心企業。“供應鏈的這條‘鏈’,首先是圍繞核心企業分散開來的一個架構。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核心企業、真實的交易或貿易背景,這條鏈是虛空的。”她說。
物流仍是本
全產業鏈金融服務為未來物流行業發展打開了新格局,但同時也不能“忘本”。“物流的本質還是把貨物從供應商那里用最便捷、低廉的成本送到用戶手中。中國企業圍繞物流的全過程服務,可以創新出各種各樣的業態,也可以提供其他的服務,但任何事情都還是要回歸本位。”畢吉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物流業作為一個行業,很重要的一點,要為國民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
中國臺灣地區全球連籌發展協會副理事長陳巨星認為,物流不需要靠金融來賺錢,物流本身也能賺錢,把企業做強做好就能產生利潤。以臺灣地區綜合物流為例,平均凈利潤率就達到10個百分點。
臺灣地區的物流業發展路徑與大陸有所不同,陳巨星說:“臺灣融資信用貸款、不動產貸款、票貼等金融手段較豐富,借貸的時間也很長,不是借一年,而是可以7年、10年,而且借貸多元化,不太需要靠物流來做供應鏈金融。”
就目前看來,物流金融仍是一個新業態。畢吉耀說:“隨著發展,新的問題出來之后,監管也會慢慢跟進完善。”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