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10 09:06:42 網易財經
關注中物聯
隨著網購日益繁榮,我國的快遞行業以數倍于GDP的增速在發展。一件快遞到手,外包裝的膠帶撕了一層又一層,打開后,里面不僅有泡沫填充物,還有好幾層報紙,拆掉所有包裝才見到快遞“真身”。圍繞快遞包裝的環保煩惱,也接踵而至。
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了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相當于去年一年平均每個中國人,收到或寄出了15個快遞,如果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會產生包裝垃圾400多萬噸。
在這個基礎上,快遞業務每年都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包裝垃圾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目前快遞領域的包裝主要集中:快遞運單、編織袋、塑料袋、封套、包裝箱、膠帶以及內部緩沖物這七大類。每年僅包裝快遞用的封箱膠帶就可繞赤道數百圈。
大盒裝小件 過度包裝回收難
大量快遞垃圾與過度包裝不無關系。很多時候商家或者快遞員出于習慣,對不是易碎品的商品也反復包裝捆綁很多次,或者干脆用大盒子裝小物品,中間用大量廢報紙、填充袋填充。一位顧客給我們展示了她收到的物品,原本只是買的一雙鞋子,但是記者發現光包鞋盒的膠帶就用到了將近2米。
專家解釋,目前在發達國家基本做到了精細化的包裝,根據產品大小選擇合適規模的包裝箱,避免泡沫塑料的填充物和大量膠帶的使用。這樣產品既不容易摔壞,也能減少包裝垃圾的產生。
大量的包裝物,比如透明膠帶、空氣囊、塑料袋等,主要原料為聚氯乙烯,作為垃圾埋在土壤里,可能上百年才能自然分解,焚燒的話,會產生污染物。而環保包裝,成本又很高,而且回收利用的難點也很多。
推廣綠色包裝 源頭監管需建立
快遞包裝的垃圾對環境危害如此之大,但是目前,國家對于快遞運輸中存在的包裝問題并沒有具體規定,而快遞公司如果將普通塑料產品替換為環保可降解的包裝材料,勢必會增加成本。
為了爭奪用戶,快遞公司也陷入了拼成本的時代。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快遞業每單快件價格繼續下降。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每單快件的價格,已從2007年的27.05元下降到2014年的15.21元。2016年一季度,快遞業務平均單價由去年同期的14.7元/件下降為13.4元/件,下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沒有企業愿意使用比普通塑料產品成本高出不少的環保包裝材料。
如果把綠色可降解的包裝成本攤給消費者,消費者也沒有強烈意愿來付出這部分成本。專家建議,如果想徹底解決快遞垃圾的問題,制度上規范應該盡快建立。
如果從國家的層面上來講,先有頂層設計,后續會有相關的企業跟進,行業標準出臺等。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