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04 10:27:15 第一物流網
關注中物聯
繼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總)與海爾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之后,4月28日,上海鐵路局與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四地近30家知名大企業在杭州北站貨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娃哈哈、農夫山泉等名企。中鐵總在白貨市場的頻頻發力,勢必擠壓公路物流企業的市場空間。中鐵總想通過此舉扭轉貨量下滑的局面,進一步提升其現貨物流服務能力。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中鐵總接連對大型貨主企業“出手”,贏得了行業媒體的一片掌聲。而且“總對總”的物流合作模式,可以說是中鐵總貨運改革的又一創新之舉。
強強聯合鐵路物流邁出改革
然而,在第一物流全媒體·現代物流報(cn156news)記者,卻要說,巴掌先別拍得那么響。以中鐵總與海爾的合作為例,記者認為,資源上的互補是合作的一個前提先件,但不能代表一切。
首先,請各位跟著記者重溫一下——
雙方如何開展合作
合作內容
(1)立足供給側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
(2)打造社會服務開放平臺,構建物流服務新模式;
(3)推進物流深度合作,促進協同發展;
(4)加強信息資源共享,合力推動“互聯網+”建設;
(5)擴大企業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創新發展。雙方將建立高層協調、對口聯絡、基層合作等機制,推動和保障合作的順利進行。
其次,再來看一下——
具體參與合作的企業
中鐵總一方:各鐵路局、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
海爾一方:日日順物流
最后,再來談一下——
何因促成了雙方合作
從中鐵總方面看:
(1)海爾的家電貨源
海爾作為我國家電制造行業的龍頭,在國內多地設有生產基地,銷售網點更是遍及全國,年物流總需求約2500萬立方米。不過,在運輸方式上卻是以公路和水運(海運)為主,鮮有鐵路運輸。為中鐵總留有“大展身手”的空間。
中鐵總方面表示,下一步還會進一步爭取開展海爾集團其他地區生產基地的物流業務,擴大雙方的合作規模。
(2)日日順的末端網絡
日日順物流目前在全國擁有15個發運基地,100個物流配送中心,6000多個大件送裝HUB庫,倉儲面積達500萬平方米以上。
同時根據每個區域的訂單對全國規劃了3300多條配送專線,建立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約26000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并在全國2800多個縣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和17000多家服務商網點。
從海爾的角度來看:
(1)中鐵總旗下的各鐵路局的鐵路干線運輸資源。
(2)中鐵總已經為海爾開通特需列車,將為還海爾的大型工業園直接接入鐵路專用線,能為其降本增效。
合作雙方各取所需,自然也皆大歡喜。然而——
公路物流企業受擠壓?
與海爾的合作,會推動中鐵總的家電等白貨貨量的增長。而這原本是公路物流行業的“盤中餐”。
公路貨量增速持續下滑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網站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公路完成貨運量354.5億噸,同比增長6.4%,公路完成貨物周轉量64705億噸公里,同比增長6%。公路貨運量和周轉量已經連續5年增速下滑。
更令公路物流企業心焦的是,這種慘淡的情況,在2016年似乎沒有好轉的跡象。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情況來看,公路貨運量增長3.1%。
與公路物流“搶貨源?
海爾作為我國家電制造行業的龍頭,在國內多地設有生產基地,銷售網點更是遍及全國,年物流總需求約2500萬立方米。不過,在運輸方式上卻是以公路和水運(海運)為主,鮮有鐵路運輸。
這為中鐵總留有“大展身手”的空間。
雖然僅海爾一家企業的貨量,不足以在公路貨運市場掀起多大的波瀾。不過,記者想說的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中鐵總和海爾這樣的大象級企業。
這不,4月28日,上海鐵路局與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四地近30家知名大企業在杭州北站貨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中鐵總希望能借海爾及此次合作的影響力,大幅提升白貨(服裝、紙品、電子產品等高附加值貨物)運量的占比。
這對于進入“苦熬”模式的公路物流企業,無疑于雪上加霜,特別是對于一些服務產品單一,不具備綜合服務的的專線運輸企業,影響更大。
“搶貨源”有成效
中鐵總在2014年進一步加大貨運組織改革力度,全面推出貨物快運業務,加快鐵路走向市場的步伐。
從數據上來看,盡管鐵路貨運量下滑的態勢仍在持續,但是好消息是,中鐵總的一系列舉措已經收到了效果,公路貨源繼續“回歸”鐵路。
今年第一季度,全路散貨發送量完成5800.6萬噸,同比增加1286.1萬噸、增長28.5%。
市場化改革進程能否更快?
中鐵總的來勢洶洶,的確給公路物流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不過,中鐵總與海爾等貨主的合作進程能否如預期的順利,中鐵總能否通過此舉,擺脫對煤炭、鋼鐵等黑貨的過分依賴,還取決于一個關鍵因素——市場化力度如何?
從散貨發送量的數據來看,這的確是一個不俗的成績。但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散貨基數較?。欢巧⒇洶l送量占比仍然不高。
5800.6萬噸散貨發送量不足今年一季度鐵路發送總量(7.88億噸)8%。盡管這一數字與2015年前三季度5%的占比,已經有了不少的進步。但是中鐵總對零散貨物市場的開放力度仍然不足。當前我國大部分零散貨物還是依賴公路運輸的現狀沒有改變。貨主并未更多地選擇環保、低成本的鐵路貨運,由此,其前景如何,還得進一步走走看看。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