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22 09:35:22 品途網
關注中物聯
對于達達這樣的專門做眾包的企業來說,必須要轉型或是尋找靠山,才能繼續發揮眾包物流方面的優勢。同時,由于京東到家與達達背后有共同的投資方——紅杉資本、DST,所以合并之舉自然而然。
上周,京東到家宣布和達達快遞合并,合并后眾包物流體系將使用“達達”的品牌,在O2O方面則繼續沿用“京東到家”品牌,京東集團為新公司單一最大股東(47%的股份)。就在兩家合并后不久,同樣是眾包物流的人人快遞于昨日宣布融資千萬。致力于對接O2O、電商物流的最后一部分,眾包物流這塊市場似乎呈現出了新的發展格局。不過,即使現在受追捧,但眾包物流目前的形勢和的未來走向,以及在企業未來發展中的作用仍存在諸多問題。
京東們的眾包物流體系還在嘗試階段
隨著共享經濟席卷國內互聯網行業,共享經濟下的58到家、菜鳥網絡、百度等多家互聯網企業均嘗試或布局過眾包物流,但卻還沒有哪家真正做成功了。
其實在京東到家和達達正式合并之前,業內一直在傳言京東到家要和58到家合并,說要成為一家估值30億美元的O2O市場新巨頭。雖然最后謠言不攻自破,但這背后透漏出的問題卻值得關注——O2O玩家自建的眾包物流體系發展并不順利,可能都在尋求抱團取暖。
去年5月份,京東到家的眾包物流模式“京東眾包”上線,雖然從模式上看,對京東到家業務進行了延伸和擴充,補足了京東在自建自營物流方面支出大的短板,似乎是個雙贏的好策略。但是由于眾包物流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沒有一個統一、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系統,京東眾包仍舊在自家體系內活動。并且,在去年8月份的時候,京東眾包主設計人羅輝林離職。目前,業界對京東眾包物流的看法褒貶不一,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說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京東眾包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訂單量也只有達達的十分之一。
而且,據相關資料顯示,京東到家的眾包物流被補貼燒錢纏住了腳。京東去年的虧損,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對京東到家的過大投入。
眾包物流創業公司的情況也不太樂觀
像達達這樣用移動和眾包的方式解決最后三公里配送的平臺,相比較京東到家這樣的平臺,優勢在于具有相對完善的信用和服務質量體系,并且已經走通了眾包模式和大批運力這條道。
不過,由于達達并沒有強大的靠山和后背力量,對于眾包這樣一個燒錢的領域來說,前行實在艱難,尤其是像外賣這樣起單量快,必須要靠補貼運營的行業。據了解,即使達達訂單量過百萬單,但還是在補貼壓力下不斷虧損。而此前,同樣做眾包物流的人人快遞就曾嘗試接入餓了么等平臺,但僅嘗試了兩個月,就因為補貼帶來的虧損而終止。
另外,來自大企業的競爭壓力,對達達這樣的平臺來說,也是很大一個生存威脅。像今年1月,菜鳥就公布了“眾包計劃”,聯合6家快遞服務企業,試圖通過專業快遞員進入眾包領域。這對還在發展階段的創業公司來說,不論是從服務方面、資金方面,還是牌照上,都是巨大的打擊。
因此,對于達達這樣的專門做眾包的企業來說,必須要轉型或是尋找靠山,才能繼續發揮眾包物流方面的優勢。同時,由于京東到家與達達背后有共同的投資方——紅杉資本、DST,所以合并之舉自然而然。
合并并不能解決眾包物流真實的問題
共享的必經之路是整合,但是,整合未必就能拯救企業或業務。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大環境,拋開企業的問題,從眾包物流的自身模式看,或許還有諸多考量。
首先是永遠繞不過的法制監管。前車之鑒就是2014年人人快遞在上海、湖北、河南等多地被叫停,主要原因是未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涉嫌違法經營。而這樣的困難,不論是在大企業,還是創業公司,都不可避免。雖然共享經濟下的眾包模式不同于傳統物流,法律的靴子還未正式落地,但是這些未知的隱患,對眾包的未來發展無疑是最苛刻的限制條件。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也表示,“我認為,眾包物流的未來之路,只能依托打破目前的快遞業務許可制。”當然,作為新興行業,眾包物流需要規范,同時也需要開放。對眾包物流,未來制度監管勢必會加強,但也會有一定的生存機會,就看大環境如何變好了。
其次就是眾包人員的管理、安全管理、運力持續性、區域個性化的限制等方面的問題。眾包物流對于從業者來說,屬于兼職范疇,難統一管理、服務體驗參差不齊不說,在運力持續性上,更是不好保障。對于O2O、電商這樣,物流和用戶體驗緊密相連的行業來說,不僅解決不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而且可能會帶來相反的影響和效果。
另外就是盈利問題。雖說眾包物流會成為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解決人力問題的關鍵點,但是,這個領域并不好突破,因此也很難真正達到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作用。尤其是從盈利來看,眾包這種輕資產模式,必須達到高效、資源最大化利用、大眾實現自我,才能有效得到回報。目前,這個行業還處于燒錢階段,要補貼與盈利共存,并不現實。
結語
眾包希望做到規模化,共享是必然會考慮的延展方式。利用互聯網的聯系,將分散的資源進行聚集,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較高的效率——眾包物流模式的創新價值和發展前景是值得肯定的,但這不可能掩蓋孵化的痛楚。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與成長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在企業優化自身眾包系統建設和服務的同時,也需要國民素質的提高與國家相關政策的完善。如此,眾包模式才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新趨勢,實時對接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充分有效地調動社會上的閑散勞動力,真正發揮共享經濟的價值。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