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說到和做到的距離 誰為“互聯網+流通”買單
發布時間:2016-04-11 09:13:48 安信證券
關注中物聯
冷鏈行業看監管:宏觀需求層面,當前國內消費者對冷鮮產品的消費觀念尚未完全樹立;行業本身角度,目前存在物流標準不統一和缺乏全程監管的問題,成本過高與缺乏管控導致部分企業偷工減料,劣幣驅逐良幣。因此我們認為冷鏈行業發展的前提很大程度要看國家如何出臺標準和監管、懲罰措施。
智慧物流誰買單:目前從我們草根調研的結果來看,大部分物流企業的反饋是,人工成本雖有上升,但智慧物流帶來的效率提升、附加收入并不能有效彌補成本,而物流企業首先要確保的則是存活,因此智慧物流的概念要分領域,盲目推行會和實體經濟脫節。
智慧物流標的需仔細識別:智能設備投入環節主要在倉儲,首先為快遞分撥倉,如自動分揀設備;另外為電商倉配,涵蓋分揀、掃碼、貨架、堆垛、物流小車等環節的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重點仍是設備效率和人工成本的取舍,調研結果顯示,當前的自動分揀設備僅對標準價有效,并不能通用,性價比遜于半自動化或人工。
具體標的看三類,設備倉儲與物流。
設備類公司:核心看技術是否有壁壘,能否大規模突破效率瓶頸,具備這種特征的公司會有大機會,但目前看核心技術可能還是在海外廠商,對于國內廠商而言,關鍵要跟蹤已經落實的訂單數量、持續性。
倉儲和物流地產類公司:目前國內倉庫的供給總體是飽和的,草根調研顯示70%以上出租率和1 元/平米/天的租金已經是不錯的水平,按現有土地價格+建設的自營倉庫項目回報率可能并不高,所以核心要觀察倉庫所有者的成本(地價+建設成本或租賃成本),落實到合同上的客戶總量和租金水平,特別注意是是否有大型客戶,譬如電商的長期合同。
物流公司:更多屬于主題范疇,目前尚未發現通過智能物流大幅提升效率、有效拓展潛在市場的標的。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