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07 10:11:38 北京青年報
關注中物聯
根據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上月發布的《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從本周五(4月8日)起,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不再按郵遞物品征收行郵稅,改為按貨物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這意味著跨境電商多年“基本不上稅”的免費午餐正式終結,跨境電商迎來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成人禮”。
跨境電商的前身是作為個體購物行為的海淘,海淘生出朋友間的代購,朋友間的代購又發展至第三方代購,做到一定模樣后,專業化的海淘公司應運而生。互聯網在線全球購物的興起,迅速拆除了跨境電商最后的起步門檻,于是專業化的海淘公司或被由風投巨資撐腰的互聯網公司并購,或主動投懷送抱,完成了由海淘公司向跨境電商的轉身。經歷了兩三年“大吃小”式的橫向和縱向競爭,中國本土跨境電商化蛹成蝶,率先在全球集聚起一個嶄新的在線服務新業態,釀造出新的跨境購物新模式。
龐大的網民基數,越來越鼓的個人腰包,加上數代互聯網達人的創業創新激情和智慧,使中國僅用了7年光景,就將跨境電商的年交易額由8000億元人民幣躥升至5.2萬億元人民幣。去年全球進出口呈現罕見“雙降”,但中國跨境電商仍然創造了30%的高增長。據商務部預測,今年中資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將破6.5萬億元人民幣,明年則將攀上8萬億元人民幣臺階。
跨境電商由個體與家庭的海淘嬗變而來,郵包的進與出是跨境購物的主要實現載體。由于郵包進出的多渠道和大量的統計遺漏,以及一些跨境購物者為逃避征繳稅率為10%的行郵稅,故意將包裹內物品價格低報,導致跨境電商的實際交易額,要高出統計交易額一大截。對如此巨量的跨境交易額,國家若再不依法征稅,將使跨境電商走上一條普遍違法經營最終自毀牌子的不歸路。
此外,一些貿易進出口也改走跨境電商渠道,其業務總量大有超越一般跨境購物之勢,若再不對跨境電商征稅,對走傳統貿易渠道的進出口商也不公平。所以,為跨境電商量身定制新稅制,或遲或早都得進行,眼下擇機推行恰逢其時。
新稅制與此前一刀切行郵稅的最大變化是,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不再按行郵稅計稅,而是轉為一定限額內免稅,超過限額部分開征增值稅和消費稅,但給予一定折扣的減免優惠;直購進口仍按行郵稅征收且稅率不變,但取消了50元以內的免稅門檻。曾經,五花八門的逃稅和避稅,是大量缺乏渠道比較優勢,不能以大額下單換取商品定價權的中小跨境電商賴以生存的“利潤基礎”。新稅制施行后,大多數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口的商品價格,將因為稅種的增加和稅率的變化而水漲船高,現有跨境電商將出現一輪優勝劣汰大洗牌。
若單純拘泥于增加國家稅收之狹隘考量,早在2008年跨境電商的初創階段,國家即可對其施以今日才實施的新稅制,之所以“拖”到今天才辦,乃是大國與大市場條件下施政的一大智慧。正是稅制的寬厚,使中資跨境電商在低稅負條件下,迅速完成了業務形態、經營渠道、經營模式的開創、集聚與優化,確保了中資跨境電商在世界跨境電商市場的快速崛起。
今天,阿里旗下的天貓國際已是全球跨境電商老大,亞馬遜則系美國電商之旗艦。在全球排名前十的跨境電商中,中資跨境電商獨占六席。新稅制實施后,看似統一的稅率,對體量碩大的跨境電商實際上是“無形優惠”,非常有利于各類要素資源向行業龍頭公司集聚。置于全球電商競爭大格局下,新稅制對于擴大內需、增加出口和提升中國制造品質與技術含量,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政策舉措。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