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浪費和污染,“清理”快遞垃圾需要多方聯動
發布時間:2016-04-06 09:09:31 供應鏈時代
關注中物聯
網購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當中國快遞進入200億件時代,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帶來的是快遞包裝物料的極大消耗,以及數以百億計算的快遞包裝垃圾。
對于網購消費者,過度包裝大多丟棄;對于快遞公司來講回收二手紙箱利潤薄,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多,而且堆放廢舊紙箱占用場地大;如何處理快遞垃圾,達到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成了當務之急。
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副院長朱磊表示編織袋、塑料袋、膠帶和緩沖物缺乏必要的回收機制,“可考慮倉配物流一體化”。由于倉配一體中的包裝環節是由快遞公司操作,所以其可根據自己的運輸情況對快件進行合理包裝,避免過度包裝。產品包裝可”電商化”、“標準化”。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永驛物聯智庫負責人邵鐘林也呼吁,做到快遞包裝材料無公害化,“盡量使用可回收、容易降解的包裝材料。”鼓勵用戶重復使用包裝材料。由此可見,快遞包裝“標準化”、“電商化”是一大趨勢,通過提高包裝材料回收價格,使用易降解包裝材料,做到環保、可循環是破解快遞垃圾累積成山的“終極秘訣”。
出臺快遞包裝相關標準
對快遞包裝材料加以規范,盡量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對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要嚴格限制。這樣,就從源頭上給快遞垃圾的“清理”創造了有利條件。如果快遞包裝可以回收再利用,就不會造成太大的資源浪費;如果快遞包裝可以降解,就不會造成太大的環境污染。
遏制快遞過度包裝
為保證商品完好無損,快遞包裹需要妥善包裝,但目前很多快遞包裹的包裝確實過度了。我國早就出臺了禁止過度包裝的法律法規,但在執行環節不夠給力。尤其是,執法部門往往盯著月餅、茶葉等商品的過度包裝,而對快遞的過度包裝問題重視不夠,乃至形成執法“盲區”。盡管這件事做起來比較難,但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
在這方面已有可資借鑒的經驗: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某電商平臺推出快遞紙箱回收利用獎勵積分活動,快遞員送貨上門時,會詢問客戶是否愿意將包裝紙箱交還,每交還一個紙箱可換20個積分,購物時可以相應地用積分兌換商品。據了解,此項活動推出后,客戶普遍能夠接受。這是一舉幾得的好事,消費者嘗到了甜頭,電商得到了好處,更重要的是節約了資源,減少了環境污染。
出臺優惠政策
鼓勵相關企業對快遞垃圾進行回收處理。快遞垃圾一旦造成環境污染,治理的成本將非常高,政府與其把錢花在事后治理上,不如采取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相關企業對快遞垃圾進行回收處理,防污染于未然。當快遞垃圾“清理”的渠道被疏通,回收處理的機制得以建立,那么快遞垃圾也許真的能夠“變廢為寶”。
在當前網購快遞業的迅猛擴張中,似乎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瘋狂程度,然而它所帶來的隱憂更是令人吃驚,包裝垃圾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大數據的丟失、上當受騙、假貨充斥、驗貨不嚴,一定程度上,更是把人養懶了,運動少了,讓年輕人習慣于“嘴一張、貨就來”的生活方式,漸漸走進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尷尬境地。
就拿快遞業來說吧,作為消費者個人是帶來了一些便利,可對整個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一是包裝垃圾帶來的環境污染,特別是這些包裝的膠袋、塑料袋等都是無法降解的東西,甚至需要很多年才可能降解掉,前些年我們倡導不用少用塑料袋,如今這些節省的塑料袋,早趕不上快遞垃圾的嚴重危害了;二是運輸污染和浪費。本來一件物品可以集團運輸,減少包裝浪費,價格也會下降很多,現在變成小物運輸自然增加了數倍的車輛運行,無疑增加了城市的擁堵和污染;三是快遞哥的過度勞動,對他們身體是傷害,超負荷的工作量,今天掙了一點錢,晚年可能是要吃大苦的。時下的快遞哥不僅十分辛苦,冬天頂著寒風夏天頂著烈日,而且快遞業竟爭壓力特別大;四是為圖一時方便而損掉的互動和信任機制。快遞業的積壓不是一天兩天了,長時間收不到或者沒有下文也是大家抱怨的事兒,更別說暫時不用的貨隨便點的“購買病”,養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帶來生活的浪費和家庭的過多支出,而且手機等信息滿天飛,假貨不時有,案件也發生,成為對用戶的重重隱患。而且失去了很多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機會,不利于相互之間情感的溝通,弄出如同經常開車的人找不到公交站的窘事兒。
對網購快遞業我們一方面要支持,另一方面也要正確引導。許多產品的情況根本不知道,還留下了漏洞和缺口;主張更多地進商場、入超市、到餐館,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社會適應;加強快遞業的管理和規范,優勝劣汰,減少資源的浪費。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