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快遞公司的機會之源 深挖“最后一公里”
發布時間:2016-03-21 09:22:21 環球時報-環球網(北京)
關注中物聯
得益于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中國快遞業快速增長,去年業務量達200億件,收入超過2650億元。不過,這種快速增長也有問題,如快遞延誤、丟失、損毀等。這些問題集中出現在所謂的“最后一公里”——快遞交到客戶手中的最后一步。“最后一公里”雖然是快遞交到客戶手中的最短物理距離,但這段距離的成本占快遞成本的30%。
一個基本的問題是第三方物流占比較低,不到25%,而在歐美和日本這一比例甚至超過70%。快遞物流公司投入嚴重重復,他們不停地投資快遞硬件設施,增加配送點和司機數量。
不過,挖掘“最后一公里”的新方案正迅速出現。客戶到自提柜自取快遞商品是新方法之一。通過將物流環節的最后一步從快遞公司派件轉化為消費者取件,極大降低了快遞公司的派件成本和復雜度。為說服客戶分擔“最后一公里”成本,很多公司通過補貼或價格優惠的方式進行合理補償。而第三方自提柜是目前更可取的方式:第三方快遞公司不用建設自提柜,而是利用顧客最常光顧的商店作為自提門店,這些門店包括菜店、理發店和美甲店。
還有一種方式叫“眾包”,借助社會閑置資源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京東到家”吸納社會閑置人力資源加入快遞團隊,“鄰趣”采取類似Uber的中心調度模式,由系統自動匹配最具效率(根據人員位置、配送時間、消費者評價等計算)的人員完成派送。(作者陳歆磊,任重譯)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