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亞洲一號“王銀學:電商物流自動化之路,京東人如何解讀?
發布時間:2016-03-21 09:00:39 中國物流產品網
關注中物聯
作為國內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京東是國內最早開放物流平臺的一家,其投入重金、自建物流體系的做法一直在接受著市場的考驗,但同時,自有物流的優勢也在不斷顯現。“亞洲一號”是京東物流體系的典型符號,京東人如何解讀?在運作中國電商行業最大的倉儲設施上,京東有哪些經驗和體會?
以下為王銀學先生演講實錄整理:
各位電商行業的前輩,大家下午好。為什么叫各位前輩呢?因為我在電商行業時間比較短。剛才演講的是我們電商行業的“鼻祖”亞馬遜,所以我感到壓力很大。我的強項在于物流自動化方面,所以我想通過我將近二十年的物流現代化的建設,結合電商,談談我的體會。
現在我在京東擔任“亞洲一號”項目總監。今天我們談到跨界融合,我覺得我這個界跨得比較大,剛開始在研究院工作,后來進入聯想、神州數碼、國藥、李寧、晨光文具等。順便說一下,為什么我今天要用自己的電腦呢,我有一個習慣,因為我是聯想出來的,所以對聯想品牌很忠誠,到任何地方都會用聯想的電腦。雖然現在李寧處于困難時期,但我仍然是李寧的忠誠用戶。我用的這只筆也是我曾經工作過的晨光的。我想說的就是,我工作過的每家公司我都會忠誠于它,同樣,我從事物流這個行業,所以我也會忠誠于物流。
剛才主持人說來一點干貨,我就臨時把這個加了上去。這應該是很早很早的一個項目,位于上地六街,離這里不遠。這是聯想的一個儲存材料和成品的倉庫,由我負責建造,那是1999年。最初聯想建這個倉庫時,原計劃將材料、成品都放進去,結果沒想到還不到半年時間,聯想的北京廠產量就由一千多臺增加到一萬多臺,成品根本放不進去了。所以,我覺得物流建設的結果基本都是等你建好就發現已經不夠用了。
這是神州數碼在上海建立的國內第一個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這里面有立體倉庫、輸送、分揀、流通加工和貼標等服務。
這是國藥在全國各地的物流中心,目前國藥在全國有19座立體倉庫,非立體倉庫有20多個,國藥目前也是世界五百強,去年營收達2250個億,我進國藥的時候營收才70個億,我離開的時候已經到一千多個億了。
這是李寧在湖北荊門的項目,當時是國內最大的單體配送中心,五萬多平米。這個是文具行業首個立體倉庫,在上海。這一個就是正在建設的京東“亞洲一號”項目。上午領導提到了京東在上海的那個項目,那個不是“事兒”,真正值得期待的是京東在北京規劃的“亞洲一號”項目,它可能成為真正的亞洲第一。
因為我一直從事物流自動化方面的工作,所以今天我想談兩點,一個是電商物流自動化目前碰到的問題;第二個是電商物流自動化的發展趨勢。下面講的是真正的干貨。
京東的物流可能和其他幾家公司有一點差異,目前京東自建物流既服務于自己,也有一些開放平臺,還接外單。目前京東有118個倉庫,倉庫面積已經達到230萬平方米,這些都是租的倉庫,不包括我負責的“亞洲一號”項目。此外,京東還有兩千多個配送站,一千多個自提點。
剛才亞馬遜提到了Kiva機器人,的確很神奇。不過弗朗霍夫的這個也不錯,工業4.0最早也是德國弗朗霍夫提出來的,我覺得未來這兩個東西極有可能會顛覆我們物流倉儲的環節。還有無人機,不管是亞馬遜還是國內的順豐,很多家都在做無人機。不管現在無人機有沒有成,至少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倉庫里面再怎么快,如果配送環節沒有搞定,還是會影響到我們履約交付。這里舉一個例子,上午提到下單按秒計算,我們倉庫是按照分鐘、配送是按照小時計算的,特別是在中國很糟糕的交通狀況下,也只能按照小時計算。
目前電商的物流自動化遇到了一些問題,我覺得第一個問題可能是我們在摸索前行。到底Kiva和無人機是不是發展方向;另外,我們現在的物流模式是合適的還是不合適的?說實話,大家都還在探索中。現要不要自動化,自動化到什么程度,也是大家正在探索的,不單是京東,一號店和聚美等都會碰到這個問題。另外,在選自動化設備的時候,我們也很迷茫,到底什么樣的自動化設備最適合電商呢?
第二點,我覺得電商的物流市場是很大的一個市場,這是有數據支撐的。根據我們的經驗,一萬平米倉庫大概能支持八個億的銷售。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每年電商行業要新增一千萬平米倉庫。在座的招商部門和物流自動化設備廠商肯定很高興。我們可以算一下,舉幾個簡單例子,比如說叉車,光我們電商物流行業一年新增至少一萬輛叉車,就拿京東來說,每年至少要采購幾百輛叉車,我們只是其中一家。再看輸送機,保守估計每年需要增加五百公里。
我再把我們京東的幾個數字拿出來給大家看看,京東去年年底倉庫面積是130萬平米,截止到今年九月三十號已經增加到230萬平米。這意味著,京東租賃的倉庫,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增加了100萬平米。此外,我們的配送站增加了600個。相應的,我們倉庫和配送環節的物流裝備都要增加。
在物流自動化設備方面,我們的選擇面很窄,為什么?最近十年我一直在做物流自動化,我感覺國內的物流自動化設備、裝備雖然持續增長,但是與歐洲的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所以現在我們招標時,有時只選歐洲或美國日本的公司,國內的公司就不請了,為什么?因為來了也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拿分揀機為例,做快遞時,以往的分揀機分一分是可以的,但現在一個分揀中心一天分80萬單也很常見,也就是一個小時要分四萬件,目前全世界只有幾家公司的設備可以做到,所以選擇面很窄。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的包裹從20克到30公斤都有可能分揀,但是這種分揀機國內沒有,歐洲也為數不多。所以現在可供電商選擇的自動化裝備不多。
談到未來發展趨勢,還是要回到標準化。從我們的存儲單元、揀貨、裝載、到配送的標準化。這是我們京東的廣州項目,目前我們采用標準周轉箱,還有全流程的信息跟蹤,這個我不展開講了,我感覺目前要徹底解決問題只能靠RFID了。
輸送設備將會成為標配。現在電商行業低于兩萬平米的單體倉庫很少,都比較大,我們大的電商企業在建的基本上都是單體五萬平米以上的,或者是說一個園區,十萬,二十萬,四十萬平米來建,所以這個輸送設備不得不用。
自動揀選成為可能。從右下角可以看到,現在在醫藥行業已經有了應用。后邊的揀選系統,我們已經在嘗試使用,這是我剛剛說北京的項目,也值得看一下。
自動分揀有很明顯的優勢。傳統的交叉帶分揀一次分揀率大概是70%,現在的交叉帶分揀可以做到99.5%以上,所以我們京東以后可能重點考慮用交叉帶或滑塊式分揀。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