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25 09:57:06 新華08
關注中物聯
農村電商作為農村消費和網絡消費的融合市場,正在持續升溫。專家指出,農村電商快速發展,但在許多地區仍面臨物流短板。
國家發改委與阿里巴巴近日達成結合返鄉創業試點發展農村電商戰略合作的協議:未來三年,雙方將共同支持300余試點縣(市、區)結合返鄉創業試點發展農村電商。在此之前,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與京東集團簽署了《電商精準扶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830多個貧困縣中選擇200個縣作為電商扶貧示范縣。
有機構認為,在傳統農村渠道體系下,不論是工業品下鄉還是農產品進城都存在諸多痛點。電商的介入可以重塑農村供應鏈體系,縮短流通環節,打通信息壁壘,為農村、城鎮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
農村電商在釋放農村消費潛力、開啟萬億新興市場上的作用日益顯現。2014年農村電商市場規模1800億元,阿里研究院預測這一市場規模有望在2016年達到4600億元。
在政府和電商合力推動下,農村電商逐漸迎來高速發展期。不過,當前國內農村電商整體依然“痛點猶存”,由于農村電商場景不同,起點較低,加上各地條件差異,難度相對大些。
與成熟市場相比,當前農村電商市場普遍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難題制約著行業發展。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快遞網點的鄉鎮覆蓋率為48%,還有近一半的鄉鎮不通快遞。國家郵政局宣布,將確保2016年底實現全國鄉鎮快遞服務網點覆蓋率達到80%。
而對一些民營物流企業來說,村鎮快遞布點成本過高,出于利潤考慮大部分物流和快遞公司不愿意涉足村鎮快遞網點建設。另一方面,鄉村物流多以收發農產品為主,一些季節性較強的生鮮產品又往往對物流配送有著更高的要求。
“當前電商重點逐漸向農村傾斜,但農村電商建設其實也暗藏陷阱,其中之一即雙向的物流陷阱。”商派COO李治銀說,農村電商的商業模式架構和平臺很復雜,除了鏈接為農民服務的商家,還要嫁接農戶,雙向的物流配送能力不容忽視。
在長江證券零售行業分析師李錦看來,農村電商鏖戰方酣,線下網點“落地為王”。農村電商配送終端從人口密集的城鎮延伸至人口分散的鄉村,使電商面臨“長物流鏈+低消費密度”困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姚建芳認為,目前國內農村電商的發展很大程度受限于農村物流,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差,網點少,導致快遞下鄉未能很好落實,“最后一公里”問題尤為明顯,仍需用戶通過長途自提,這嚴重制約農村網購的積極性。
“加快農村物流快遞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快遞網點布局,擴大服務覆蓋面,提高配送效率,是當前各大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急需做的工作。”姚建芳說。
高效便捷的物流保障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必要條件。為彌補當前農村物流短板,一些電商企業正發力組建縣鄉兩級線下運營體系。阿里計劃在3-5年內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京東計劃在今年底使京東物流覆蓋40萬-45萬個村;蘇寧未來將建立10000家蘇寧易購服務站,覆蓋全國1/4以上鄉鎮,從渠道建設層面打通“農村電商”發展壁壘。
李錦認為,縣鄉兩級運營體系有利于電商企業深入農村市場,以縣級運營中心形成商品分撥節點,以村級服務站作為支撐基層物流網絡、引導村民網絡消費、提供村級一站式服務的關鍵節點。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