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05 09:16:43 解放日報
關注中物聯
日前,圓通速遞上海延吉公司被曝,因拖欠員工工資快遞積壓無人問。其實,快遞公司“跑路”事件,從去年以來就不斷傳出。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快遞業高速發展帶來的隱憂。
隨著國內電商迅猛發展,快遞公司瘋狂擴張。2015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超200億件,同比增長近五成。然而,頻頻發生的“跑路”事件讓這一華麗的數字蒙上陰影。
快遞經營一般分直營和加盟兩種模式。國內快遞企業一般都是“草根”出身,發展早期加盟模式能加快網絡擴張,幫助企業迅速開拓市場。加盟模式在行業早期的“跑馬圈地”階段非常有效。與淘寶發展同步,滬上快遞巨頭“三通一達”憑借加盟模式,一舉奠定江湖地位。但快遞業同質化嚴重,為爭奪業務多采用價格戰。近年來,隨著成本端壓力增大,快遞行業利潤率一路下滑,如今已不足5%。那些抱著賺取暴利念頭而來的加盟商們選擇“跑路”,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在加盟模式下,各快遞加盟商服務質量不一,消費者申訴率遠高于直營模式。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消費者申訴率超過30%以上的快遞企業全部為加盟模式,而同期直營模式的快遞企業,申訴率不超過5%。
筆者以為,當下國內快遞發展,亟需向直營模式轉變。業內一度有種說法叫“順豐快遞和其他快遞”,彰顯的正是順豐優質服務的口碑,而支撐這一口碑的正是直營模式。直營模式擁有高效統一的服務,品牌化優勢強。雖然運營初期網絡擴張易受制于資金規模,但隨著用戶對消費體驗的要求提升,對快遞服務口碑的認同,企業盈利能力必然會增強,資金壓力一定能得到緩解。
從國際上看,快遞巨頭均為直營企業,在國內快遞行業競爭由量轉質的背景下,采用現金或股權收購等方式由加盟向直營過渡應為大勢。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