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19 10:15:58 中國吉林網
關注中物聯
《物流代收貨款不把握 第三方支付平臺最穩妥》接續報道
前段時間,沈都眾鑫物流跑路,讓數百貨主蒙受損失,引起警方高度重視。據記者調查,短短5年時間里,長春市僅媒體報道的物流公司卷款跑路或倒閉關門事件就有10多起,初步估算涉及資金數千萬元。據國務院印發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指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可記者調查發現,在我省還沒有嚴格的物流法律出臺,物流公司接連跑路,給物流業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進展>>
警方正式立案調查沈都眾鑫物流
物流公司接連跑路,貨主坦言猶如在自己身上割肉。1月11日沈都眾鑫物流關門跑路后,貨主們終于忍不住,要求政府部門介入,嚴懲跑路物流公司,挽回損失。據了解,沈都眾鑫物流公司跑路涉及長春市多家大型市場,殃及臨河街生產資料市場、凱莉長春國際工業交易品中心、高力汽貿城等數百家業戶。據初步統計,貨主們損失加在一起近千萬。為了挽回自己的經濟損失,貨主們選擇了向長春市公安局二道分局報案。
據了解,這兩天楊家店派出所一直在取證,數百貨主向警方提供了物流公司所出具的欠據。昨日,從警方處傳來了好消息,公安部門正式對沈都眾鑫物流立案調查。
“現在生意本來就不好做,物流公司又接連卷走貨主的錢,這讓我們都無法生存了。”一位做輪胎生意的王先生告訴記者,5年來他用多家物流公司發貨,趕上5家跑路,損失至少在30萬元。此前物流公司跑路,他都到公安部門報案,可到后來都不了了知。
昨日記者了解到,長春市正昌物流公司也關門跑路,貨主們損失至少在百萬以上。“加在一起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這樣下去我們無法忍受。”貨主們焦急地說。正昌物流跑路引起了長春市公安局寬城分局的重視,目前警方也對正昌物流展開調查。
現狀>>
長春近三成物流公司陷資金困境
近幾個月內,長春市多地頻發物流企業跑路事件,成百上千萬元的代收貨款被卷走,貨主們拿著厚厚的收貨單卻要債無門。記者走訪了長春市幾大生產資料市場了解到,由于發貨方和收貨方互相不信任,由物流公司代收貨款成為行業慣例。而代收貨款越多的物流公司,賬戶沉淀資金越多,運費反而越低,甚至降到了成本以下,最終導致一些物流公司收不抵支,從而卷走代收貨款。接連出現的跑路風波讓業內意識到代收貨款模式存在的巨大風險,而如何引導企業改變習以為常的交易方式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根據官方統計,長春市有近千家物流公司,而大型物流企業約上百家,絕大多數是一些不知名的小物流公司。其中,近三成物流公司陷入資金困境,部分企業隨時都有倒閉關門的風險。“物流企業主要服務于小商貿行業,今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小商貿企業銷售狀況不佳,導致物流行業資金鏈跟不上,許多物流企業習慣拆東墻補西墻,拆得沒有補得快了,那就出問題了。”一位物流公司的王老板說。
調查>>
物流行業處于“三不管”狀態
記者用一周時間調查物流行業后了解到,因為物流公司準入門檻過低,注冊物流企業既不需要資質,也不需要審批,更無資本限制和保證金約束,因此出現大量未經注冊的和無固定經營場所的個體經營戶,導致有的物流企業既無規范的制度,也無基本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造成物流行業的無序競爭和價格混亂。
此外,管理規范缺失。目前物流從業者的經營行為沒有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規范。物流企業往往自定規則,而且各不相同。有的物流企業收貨后給貨主的運單甚至既不簽名,也不蓋章,埋下糾紛和隱患。
再次,監督執法不力。由于物流業涉及公路、鐵路、水路、航空運輸業,也包括倉儲業和郵政業中的快遞業務,物流行業到底歸哪個部門主管,一直不十分明確。工商行政機關也缺乏對物流企業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既不巡查,也不抽查,使物流行業基本處于“三不管”和無序狀態。公安機關和其他執法機關也缺乏有效的打擊。一些物流公司“跑路”案件發生后,公安機關往往以經濟糾紛為由不立案,無形中使得黑心老板挑戰法律的膽量越來越大。而物流行業協會也未起到配合監管和教育物流企業自律的作用。
專家>>
物流公司頻頻跑路原因有多種
據吉林大學商學院物流專業的王教授調查分析,近年來物流公司老板卷款“跑路”事件頻發,一部分人是經營不善造成,一部分是物流公司老板因個人品質原因惡意“跑路”。現在物流行業競爭激烈,整體盈利水平低,這對一些小物流公司來說經營壓力很大。不少小公司用低價攬客,送貨地點往往是邊遠地區,導致運輸成本較高,很容易出現虧損。之后,小公司往往采取挪用客戶代收貨款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一旦資金鏈斷掉,根本沒有償還貨款的能力,便選擇一走了之。
另一部分則是物流公司老板因個人品質原因惡意跑路。譬如一些老板染上了賭博、吸毒等不良嗜好,為滿足自己的私欲挪用客戶的貨款揮霍,一旦無力償還便選擇溜之大吉。還有一些企業主遇到了突發事件,如突然生重病、遭遇車禍等,需要一筆錢花銷,將貨款挪用花完后無力補上窟窿便選擇關門走人。還有一部分“跑路”是物流公司經營者“打時間差”謀求新的利潤。這些物流公司老板經手代收貨款金額比較大,便挪用或者投資到其他領域中,結果投資失敗。
期待>>
盼政府部門出臺物流細則管理辦法
目前在我省乃至全國經營物流公司,從法律層面上物流公司僅需要辦理一張工商執照即可營業,交通部門只能對物流公司的運輸車輛是否具備運輸資質進行監管,基本沒有準入制度。一旦貨主經濟上受損,一般只能根據《合同法》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維權。說到底,物流公司代收貨款如同一個掌管貨主財務會計,如果監管不好就容易出問題。目前代收貨款已經成了物流公司“搖錢樹”,成了物流市場的“毒瘤”,貨主們盼望政府部門出臺物流細則管理辦法,約束物流財務管理制度,或引入第三方支付平臺,這樣貨主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