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30 10:22:00 重慶日報
關注中物聯
20時50分訊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廣大群眾購物消費的一種重要方式,但與之相配套的電商物流還存在著配送企業各自為陣、資源重復配置、物流成本較高、“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等問題。今(29)日,記者從重慶市商委獲悉,我市三級配送體系建設正加快推進,已建成336個末端公共取送點,不但降低了物流成本,還方便了群眾消費。
一級網絡:52萬㎡分撥中心奠定基礎
作為電商物流網絡的心臟,主城區一級分撥中心正有序推進。據了解,渝北空港快件分撥集散中心已正式啟動建設,其建筑面積約200萬㎡,預計2016年建成一期。屆時,將吸引電商、快遞企業入駐,打造服務西南地區的區域性電商物流中心。
同時,京東在巴南公路物流基地租用了4萬㎡倉儲物流設施,目前日處理量已達10萬單。京東“亞洲一號”倉也已啟動建設,一期占地面積約483畝,預計2016年年底投入使用。
此外,蘇寧電器重慶物流基地一期占地面積135畝,目前投入使用約為6萬㎡。二期項目建設面積約10萬㎡,預計于2016年春節前后投入使用,將建成立足重慶、輻射西南的區域性物流中心。
順豐也正規劃建設對內對外服務的倉儲物流中心,圓通、中通、申通、國通、韻達、宅急送、聯幫快遞等國內外大型快遞企業均建設了物流配送中心。
目前,全市主要的14家快遞企業的分撥中心約52㎡,為促進我市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級網絡:8區縣規劃建設公共配送中心
隨著農村電商的興起,物流配送成為一個挑戰。據重慶市商委副主任陳國華介紹,重慶遠郊區縣特別是8個國家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正在規劃建設電商物流公共配送中心。
其中,秀山縣依托武陵現代物流園區建成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倉儲30萬㎡,為電商企業發展提供充分保障。
云陽縣采用PPP模式,利用閑置廠房建成8000㎡渝東北快遞物流分撥中心。忠縣建成快遞配送中心約3000㎡。城口縣縣級電商公共運營服務中心、貨運物流中心等建設工作已全面啟動。
三級網絡:全市建成336個末端公共取送點
電商物流配送特別是“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一直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對此,我市按照服務人口1500戶左右、服務半徑適當、不重復布局等原則,規劃建設電商物流末端公共取送點。
通過探索整合快遞企業資源,實行“網訂店取(送)”等新型配送模式,實現末端共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方便群眾消費。
目前,全市共建成末端快遞公共取送點336個,其中300個已掛牌“重慶一站”標識。其中,愛達社區服務平臺建設了116個網點,已與65個快遞企業進行合作,日均快件配送量400多件。“日報優配”已建成77個網點,實現快遞取送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
“速遞易”已在全市布局公共智能自提柜約2000個,“社區小二”快遞取送點47個,“珂擎物聯”集遞村25個。此外,秀山縣、榮昌區、綦江區、梁平縣、酉陽縣等區縣,各建末端配送網點15—20個。
發展創新:各區縣探索快遞配送新模式
除了合理布局配送網點,各區縣在快遞配送模式上也積極探索創新。黔江區“宅天下”采用“電子商務平臺+統一配送”模式,與黔江300個零售網點建立采購和配送聯盟,每天配送400多單。
云陽縣將縣城劃分成11個街區,推行集中配送。配送車輛把各街區內的出縣快件運回縣級配送中心后,統一發往全國各地。
秀山縣引進安能物流、德邦物流和各大快遞企業,并與電商企業全部集中在物流園區進行無縫鏈接,將圓通、申通、韻達等70余家快遞企業引進物流園區進行整合,依托武陵生活館實體店,按照“縣級補貼一點,3元包郵”的辦法,推進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效果非常明顯。
彭水縣在靛水新城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了1000多平方米的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將全縣10余家快遞企業的快遞整合后進行集中配送。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