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22 09:41:23 新華網
關注中物聯
電商扶貧正成為偏遠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有力路徑。在此間召開的“"互聯網+農業"的碰撞與變革”主題座談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偏遠山區發展農產品電商還存在三大難題,即專業人才缺乏、產品標準化受到制約和營銷價格難滿意。
“偏遠山區外地引進人才難、本地人才留不住,缺少懂農業產品、會美工設計、能軟件開發、善商業營銷的電商人才。同時,所交易的多為當地特色性農產品,尚未形成類似面粉、玉米等農產品的工業化流通標準體系,不具備規模化、品牌化運營基礎。”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紅玲說,偏遠山區農產品雖然生態好、特色強、附加值高,但物流成本也較高,盈利空間受限,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營銷難以邁過的門檻。
“我國農村地域遼闊、村莊分散,特別是落后地區網上交易后,購銷產品量少而分散,給物流配送增加了難度。”全國政協委員吳鴻說。
與會專家建議,偏遠山區農產品電商要揚長避短,借勢而上。在產業發展起步階段,政府必須承擔起責任,推進光纖進村工程。同時,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規劃建設好物流園區,便于農產品冷儲、集散、流通。還要打造好線下平臺,開設相應的體驗館、實體店等,以功能完善的服務做好宣傳、促進消費。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