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12 11:38:32 傳化公路港物流
關注中物聯

.jpg)
又是一年雙十一,估計大家現在腦子里盤旋的都是“希望商家盡快發貨,然后快遞小哥盡快把我網購的秋褲送來,不然要凍死了……”諸如此類的念頭。
但是你知道嗎,秋褲送到你手上只是貨物流通長長過程中的最后一環。其實大部分的貨物都會通過中長途大型貨車運往目的地,再由中小型貨車從集散地運往商場和網店商家處,才供我們現場購買或者由快遞小哥送到家。
但是在以往,車與貨的信息匹配度不高,一方面來自各地的貨物讓物流企業“爆倉”,而物流企業短時間內又無法找到可靠車輛把貨物及時分撥出去;另一方面,短途貨車司機找不到貨。這也是造成往年雙十一貨物運輸滯后的原因之一。
今年情況不太一樣,在杭州傳化公路港,物流企業和貨車司機都用上了一個叫做“易貨嘀”的APP,它就好像一個短途物流界的“嘀嘀打車”,不同的只是把人換成了貨,把家用轎車換成了小貨車。具體效果怎么樣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步師傅:7年運輸經驗,老家在河南,現在一個人在杭州跑運輸。上個月,他進入了易貨嘀月收入排行前十位。

↑ 小平頭,戴著一幅黑框眼鏡,白襯衫+軍綠色外套,褐色的尖頭皮鞋,與許多司機不一樣的是,步師傅穿著挺時尚。我們見到他的時候,他正翻著手機查找貨源。

↑ 看到步師傅的時候已經早上8點50了,“臨近雙十一,找車的商家挺多的,昨天1點多才回來,所以早上起的晚了點,還沒找到合適的貨源。”步師傅正說著,手機傳來一聲清脆的鈴聲。“哎,有了!”他大聲說著,趕緊掏出另一只手機開始聯系發貨方。
掛了電話,我們跟隨者步師傅的車進入公路港,步師傅告訴我們,為了方便配貨,他就住在公路港附近,除了因為易貨嘀上面許多貨源都是來自公路港的物流經營戶之外,公路港里吃飯購物也方便。“我現在一個人住,做飯太花時間而且麻煩,所以一般就在這里解決了”步師傅笑著說。
步師傅停穩車子后,沒有急著裝貨,而是先拿出一把掃把打掃了起來。“昨天回來太晚了,這會兒趕緊打掃一下,車廂太臟給人印象不好。”步師傅靦腆的說。
聯系上了貨主,這是一批陶瓷制品,也是為雙十一大促銷準備的,貨主正急著等貨到位呢。步師傅趕緊指揮搬運工把貨物搬到車上。
在搬運工裝車的同時,步師傅又拿出手機來搜貨,“下午的生意還沒著落呢,可不能放松啊。”
.jpg)
目的地:陶瓷品市場,出發。
在車上,步師傅對我們說,最近這段時間配送的大多是衛浴、家具一類的東西,“雙十一了,不僅是網店,商家也要備貨的,現在的雙十一可不僅僅是淘寶在搞,商場、市場都在搞促銷。”步師傅說,“不只是物流公司,快遞公司分撥貨物也會找我們,因為量太大,快遞公司自己的車不夠用。”
.jpg)
↑ 40多分鐘以后,步師傅到達目的地。他一邊等待工人卸貨,一邊又拿出手機開始查詢起貨源來。
“又有啦!”11點16分,步師傅又聯系到了一票貨,笑得他合不攏嘴。
11點41分,貨物清點完畢,步師傅開著車回公路港,準備接下一個單子。
.jpg)
到達公路港已是12點半了,步師傅在公路港里的飯店點了一個菜。“中午隨便吃一點,要趕著去裝下午的貨。是櫥柜,據說商家搞促銷活動已經賣脫銷了,這一車是補的貨。路有點遠,跑下來估計就到晚上了。”步師傅解釋說。
當然,使用易貨嘀的并不只有步師傅一個人。目前,僅在杭州地區,易貨嘀就組建起了2000多人的金牌司機團隊,他們活躍在杭城的各個角落。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貨車司機也正在使用易貨嘀來找貨。
.jpg)
喬師傅,易貨嘀金牌司機,開了7年貨車:“挺好用,我一空下來就打開易貨嘀搜合適的貨源。”
.jpg)
楊師傅,易貨嘀金牌司機,開了15年貨車:“我經常用易貨嘀,自己干比打工賺錢多,還自由。”
到了晚上20:00,傳化公路港內依然是燈火通明。通過電話聯系,我們得知步師傅在傍晚的時候又接了一票貨,目前還在路上,而更多的司機師傅們也都還在忙碌著。
.jpg)
![]()
洪師傅:“我也用易貨嘀,但是年紀大了反應有點慢,看中的貨經常被別的司機搶走。”
.jpg)
余師傅:“雙十一的時候,我們也經常要忙到半夜,不然物流公司會爆倉,嘿嘿嘿。”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