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06 09:52:51 中國物流產業網
關注中物聯
“全行業整體郵寄快件量將超過7.6億件,增長40%以上,最高日處理量可能突破1.4億件”。這是國家郵政局對今年“雙11”購物節期間的快件量規模的數據預測。根據歷年的情況來看,這個數據八九不離十。
如此海量的包裹,小編想想就頭疼,更別說貢獻這些包裹的電商和要讓其安全、準時、快速送到目的地的“搬運工”——快遞公司和快遞員小伙伴們。
在小編看來,讓快遞公司頭疼的何止連綿不絕的包裹,還有包裹寄遞的各個環節的、規模龐大的快遞員、車輛、分撥中心、基層網點……保障每個環節高效運轉、讓所有資源物盡其用,同樣是一道難度不小的考題。而且,這些資源的調配,不僅局限于國內市場,“全球化”作為今年“雙11”的主題之一,意味著“戰火”已經燒到國際市場,這無疑增加了考題的難度系數。
而電商和快遞公司的小伙伴們卻認為小編杞人憂天了。因為,他們手中多了一件絕殺“武器”——大數據。
大數據精準包裹流量預測
10月中旬,美的、海爾、奧克斯、志高、海信等空調品牌廠商齊聚蘇寧總部。其實,從9月末開始,蘇寧已經陸續和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等數十個大家電品牌廠商展開接洽,從商品、價格、特色活動、服務等方面全力籌備“雙11”大促。針對此次“雙11”大促,蘇寧與各大空調品牌明確了商品、供應鏈、市場推廣、C2B定制、售后服務、蘇寧云居APP智能操控等整個鏈條上的品類深耕和協同互動。
在蘇寧“備貨”迎接“雙11”之際,京東也千方百計地拉籠經銷商。京東表示將拿出最強資源和產品打造名為“品商”的創新模式生意平臺。該平臺為品牌商家提供包括“精準畫像”、“多維場景”和“品質體驗”等在內的完整營銷解決方案。
蘇寧和京東為嘛這么拼?小編估摸著,是為了做到心中有“數”。通過了解家電供應商的銷售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手段,為流量預測提供依據,在調配物流資源時能夠有的放矢。
如果說蘇寧和京東運用大數據手段,更多的是為了自有物流體系服務的話,那么阿里旗下的菜鳥則是顯得大公無私。
更稀罕京東的看官,可能會不高興地問:為什么我們京東“自私”呢?親,您先別激動,小編沒有貶低京東的意思,也不會胡亂放炮。
過去兩年的“雙11”,正因為物流預警雷達的使用,讓海量包裹能有序順利送達。與往年相比,今年“雙11”菜鳥的物流大數據預測會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物流預警雷達升級的基礎上,今年菜鳥網絡推出了升級版的大數據平臺“菜鳥天地”。從時段預測全面躍升為動態實時預報,覆蓋范圍涵蓋中國50%以上的快遞包裹。
由于“菜鳥天地”做了算法優化,運用了更多維度的大數據,“雙11”期間可以做每日網點包裹派送量實時提前預報,預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從今年9月份開始,菜鳥已經給15家主要快遞企業提供了多批次數據預測。
大數據讓備戰有的放矢
有了“菜鳥天地”這個神器,入駐菜鳥的快遞企業可就有福嘍。用王文彬的話說就是:“幫助快遞合作伙伴調配運能和運力,各家企業可以根據預測數據提前準備運力。”有人或許會問:王文彬是神馬人?向來知不無言的小編告訴你吧,王文彬是菜鳥首席技術官兼快遞事業部總經理,也是菜鳥的“雙11”的總負責人。
換句話說,就是快遞公司準備起來不會再盲目無頭序,像個無頭蒼蠅亂撞。咳咳~~韻達就根據最初的預測,制定了今年“雙11”的擴容計劃,增加臨時工4000人,增加貨車5240輛,同時也增加了航空租賃噸位。
當然,快遞企業包裹也不全是來自于阿里系電商,這就需要快遞企業有一套基于大數據的信息化產品。比如說,順豐,它采用更智慧化的方式,即與合作商家對以往的訂單量進行統計,并預估今年可能產生的訂單量,按此數量提前將產品備貨到順豐的倉庫中,當“雙11”到來時,買家購買的產品可以直接從順豐的倉庫中出貨,以節省備貨時間和發貨時間。
中通也有自己的預測:今年“雙11”期間要處理的包裹量達6000萬件。中通在原有15000輛支線班車的基礎上,根據往年的年增比例,提前增加車輛,包括2600輛新購入車輛和1500輛社會車輛備用。在派送端方面,中通還新增4000臺派送臨時車輛。
大數據優化作業流程
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提前準備好“糧草”,只是打贏“雙11”這場戰爭的第一步。如何將“糧草”,科學、合理地分配到運輸、中轉及末端派送等快遞作業各個環節中,做到物盡其用?大數據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
在“菜鳥天地”和各大快遞公司信息化系統的預測和動態實時數據的支持下,包裹在電商倉庫積壓已經是“老黃歷”了。但是這同樣考驗著快遞企業的包裹疏浚能力。這首先要求快遞企業要提升包裹分揀時效。在應用先進分揀設備的同時,大數據理由分單系統在今年“雙11”期間被寄予厚望。
根據目前快遞企業收件路徑,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包裹集中到轉運中心,再按照收貨地址將包裹歸類后分往下一個網點。轉運中心流水線上會有大量的分揀員,他們需要看著包裹上的地址信息,憑記憶和路由信息確定包裹下一站到達哪個網點,每個包裹需要3-5秒的時間來人為判斷下一個路徑并進行分揀。然而,在啟用大數據路由分單后,只需1-2秒即可完成這個動作。大數據路由分單,直接取代人工分單,大大提升中轉分揀時效,亦有效降低出錯率。
哦,小編差點忘了非常重要一步——電子面單的廣泛應用。在此基礎上,快遞企業才能應用大數據分單路由技術,優化生產作業流程。
提到倉儲分揀環節,各大快遞公司借助大數據技術,推出倉配一體化服務就必要說一下。
韻達速遞今年首次推出全國分倉發貨服務。在全國各地設立發貨分倉,以便拉近商品與買家的距離,大大縮短了配送時間,進一步提高客戶的購物體驗。韻達速遞還自主研發了一套物流管理系統。該系統囊括了訂單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萬倉平臺。對于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也能提供滿意的執行方案。
經過分撥轉中心的包裹,馬上就要送到客戶手中了。不過,各位親還要耐心等待一下。優化末端派送路徑,同樣可以讓包裹更快地送到您的手中。這其中,大數據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覷。
其實,各大快遞公司都有一套優化配送路徑的信息系統,而菜鳥推出的“高德地圖制導末端配送”技術,更為精準。聯合高德的地圖以及大數據處理產生的四級地址庫,可以匹配消費者的配送地址到結構化的鄉鎮/街道。有了這些架構化的地址信息,就可以提供更精準的線路規劃和配送分派,通過大數據的方式,有效幫助各快遞公司提升服務,將全面優化客戶寄遞體驗。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