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0-19 10:34:47 中國經營報
關注中物聯
國際快遞巨頭們正在把他們的勢力范圍下沉,從一線城市延伸到二三線城市,甚至更低。
近期,UPS宣布面向中國國內13個城市拓展業務,這13個城市主要位于江蘇、山東、浙江和廣東省,以及直轄市重慶,這一拓展被認為是UPS在華長期業務發展戰略的又一發力之舉。
UPS為什么下沉?背后是產業轉移和客戶需求的變化。當年的洋快遞們從與外資跨國企業一起進入中國、為外資企業服務,現在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國的本土企業。而針對這些本土客戶的需求,UPS專門成立一個“M3微觀市場管理”部門去研究。對于這些變化,UPS中國區總裁黎松江近日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的專訪。
下沉源于產業轉型
《中國經營報》:以前UPS是以一些外資的客戶為主,現在已經下沉到像義烏、丹陽這樣的二三四線城市,這些客戶很多時候都是中國本土的制造商,是什么原因促使這樣的變化?
黎松江:27年前,UPS進軍中國市場是為了滿足美國公司的需求,因為他們更相信自己國家的供應商,UPS當時在美國是最大的快遞公司,所以我們進駐中國。
發展至今,中國的一些走出國門的跨國公司也成為了UPS的客戶群。與此同時,UPS也持續關注中端市場的中小型企業,因為他們在中國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我們為什么選擇義烏、丹陽這些城市?UPS在幾年前設定了一個部門,叫做“M3微觀市場管理”(micromarketingmanagement),具體到一條街上有多少客戶,他們的產業分別是什么。同時,UPS也會注意中央和地方的經濟政策,去分析這個產業的轉移方向。我們關注到江蘇、浙江、山東的產業變化,從M3的市場管理系統中找出這些城市,并在幾年前開始準備和部署。
從1月到9月,UPS已經在13個二三線城市開展了新的業務,后面還將會有8個城市,分布在河北、山西、湖南、廣東和云南,例如:廊坊、石家莊、太原、長沙、南昌、清遠、昆明和泰州。
UPS拓展二三線城市以及中小企業,并不意味著在一線城市和大企業的市場機會就已經飽和。盡管有些生產線發生轉移,比如上海是一個金融和貿易中心,我們簽約一家上海公司,它的總部還在上海,但生產線放在湖州。明年我們會在UPS現有運營的大城市里進一步深耕市場,把M3即微觀市場管理的分析做好,更好地認識市場,了解不同客戶的不同需要,服務中端市場。
看好中國制造業2.0
《中國經營報》:包括聯邦快遞在內的快遞巨頭也在布點中國的二三線城市、中小企業,這已經成為了共識,UPS未來如何跟他們競爭?
黎松江:UPS競爭的核心優勢就是我們一直以客戶為中心,按照客戶的需求設計出他們滿意的解決方案。向二三線城市布局,是一個趨勢,產業的轉移是由客戶帶動,客戶有需求,UPS就會想盡辦法滿足他們。
所以我們這幾年一直在調研關于外貿出口型中小型企業的需求,提出“優強中國造”(MadeinChina2.0)的概念。UPS認為,中國制造業的2.0時代是一個轉型升級的時代,中國政府大力推進貿易互聯的舉措,包括“一帶一路”和自貿區的發展,以及鼓勵制造企業升級的《中國制造2025》綱要規劃,讓UPS更加看好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的發展前景。UPS除了要圍繞著他們的需求為中心,更想通過UPS的網絡去幫助他們拓展海外客戶的需求。
為什么要延伸到二三線城市,為什么我們要做調研中小型企業的報告?在中國市場,人才的優勢很突出,這是其他市場無法替代的。跨國企業把產業轉移去泰國或越南,語言溝通、效率提高都是面臨的問題,可能短期內會有一些生產成本上的節省,但長期一定會有其他看不到的成本。
所以中國還是有很多優勢,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公司在撤離,但大部分還是留在這里。在這里有政府支持,有國際化的專業人才,雖然成本提高了,但生產的東西都是優質的產品,不再是廉價品。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