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7-30 10:30:08 杭州網
關注中物聯
在解決“快遞最后1公里”問題上,杭州算是邁在前列的。如果說快遞員上門送件解決了一部分問題,那么智能郵柜的出現,給了消費者完全不一樣的體驗。2013年9月,第一個“E郵柜”出現在南肖埠社區。雖然它的發展不足兩年,但卻很好地刻畫了智能郵柜從“不被接受到被接受”的歷程,但這一切,并沒有那么簡單——
E郵柜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事物了,相較于22個月前的“起步艱難”,如今,它的存在反而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必備”。
E郵柜出現,最早是為了解決快遞的二次投遞問題,然而事物的發展總比預想得更快,如今它反倒成了快遞員到消費者之間“最后1公里”甚至于“最后100米”的取代者。
截止到6月底,杭州已有1518個E郵柜。除此之外,民營智能郵柜也不斷介入,例如速遞易、貨到啦、我來啦等,杭州郵政公司e郵站項目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建國曾在4月份做過一次統計,民營智能郵柜數量已達近500個,如今數量應該遠大于此。
今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聯合發布公告,稱共同投資創建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運營24小時自助開放平臺“豐巢”智能快遞柜,以提升平臺化快遞收寄交互業務。此消息一出,再次將智能郵柜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解決快遞最后1公里問題上,智能郵柜發揮了重要的角色。但在陳建國看來,這22個月推廣“E郵柜”的經歷,比想象得更不容易。
E郵柜從無到有,經歷了什么?
E郵柜,是在杭州打造智慧城市、電商之都這一背景下出現的。在這之前,快遞派件員每到一個小區或寫字樓,都習慣性地開始“擺地攤”、打電話。拿陳建國的話來說,“別說快遞的安全性沒有保障,就這擺地攤的現象,也與城市的整潔文明不相匹配”。
2013年9月,E郵柜應運而生,在這背后,它還被賦予眾望——解決快遞的“二次投放”問題。
E郵柜的第一站是南肖埠社區,但這“從無到有”的事物,用戶終歸是不太理解,快遞員也有些反感,原因是每一個寄存E郵柜的快遞員都需要手機號注冊,每次快遞入柜,還需要輸入一串長長的快遞號。一個字,累!
但漸漸地,陳建國感覺到,用戶、快遞員的抱怨聲越來越少。用戶的時間被解放了,即使自己不在收件地,也不需要和快遞員再三溝通二次派件的問題;快遞員的時間被解放了,不用一棟棟大樓到處跑,更不擔心到了用戶家門口,卻發現無人收件。
再后來,有社區主動打電話到陳建國辦公室,希望能夠安排上門裝個E郵柜,“因為是業委會要求的”。
但此刻,陳建國卻意識到E郵柜的困擾正在出現,最直觀的就是快遞公司的“占柜現象”,“除四通一達外,還有數十家其他的快遞公司,大家都想節約派件時間,于是小小的E郵柜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智能郵柜背后的費用,誰來買單?
隨著E郵柜數量漸增,陳建國開始認識到,這背后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原來,一個標配的E郵柜(1個主柜、2個副柜,共36個格子)的出廠價就需要3.5萬元,除此之外,它在使用過程中,還需要消耗電費、維護費、通知用戶的短信費等等。“這筆開支絕大多數由杭州郵政公司承擔。”陳建國坦言,資金成了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柜子的成本、后續的維護費、短信費由我們承擔,電費往往由物業承擔,一年下來也需要1000多元。”陳建國說,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營智能郵柜進入市場,這一規則開始被“打破”了。
“一些民營智能郵柜在進入寫字樓或社區之時,提出了繳納入場費。”陳建國不否認,E郵柜在和一些社區、寫字樓談判時,對方將“入場費”一事提上臺面。
“這并沒有錯,市場競爭本來就是開放的、自由的,民營智能郵柜的背后,或有大公司背景,或有投資商支持,相較于此,E郵柜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公益’。”陳建國坦言,雖然E郵柜與民營智能郵柜的出發點或有些許差異,但有一件事,卻是大家都在思索的。
——“未來的智能郵柜,到底應該尋找到一條怎樣的盈利通道,以維系其長此以往的發展?”
除了解決快遞最后1公里,智能郵柜還能做啥?
關于E郵柜的盈利問題,e郵站項目辦公室運行總監沈軍考慮并與陳建國等探討多次。最容易聯想的就是將柜體作為廣告載體,以此獲得廣告盈利。雖然E郵柜并沒有采取此操作模式,但沈軍坦言,一些民營智能郵柜已經選擇了這一方式,并將載體擴大至智能郵柜上的LED屏、LCD屏,甚至對發給用戶的短信進行廣告信息后置。
“這種廣告方式是把雙刃劍,E郵柜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柜子,它聯系的是快遞公司、社區物業、用戶以及杭州郵政公司四方,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各個主體對廣告本身的態度與情緒。”沈軍說。
但在E郵柜的用途開發上,沈軍倒是有不少想法的,它不僅能解決快遞的最后1公里,洗衣、生鮮等的最后1公里也都能解決。就拿洗衣來說,用戶可以在網上選擇上門洗衣,隨后將臟衣服放在E郵柜里,待洗衣店將衣服洗凈后,再放回E郵柜。“這很好地保護了用戶的隱私,確保其信息安全。”沈軍說,這一操作方式目前已在部分社區運行。
但這能否改變E郵柜入不敷出的狀態?沈軍坦言,“暫時改變不了”。
在E郵柜用途的探索上,陳建國和沈軍均持謹慎態度,“畢竟涉及到民生,又是杭州市十大為民辦實事項目,怎可不謹慎?”
當然,他們也在隨時關注其他民營智能郵柜在盈利上的探索,“一些民營智能郵柜已經開始采取收費,但一些用戶卻不認可了,他們也將費用轉嫁到快遞公司身上,快遞公司當然也有異議。”
看來,這快遞的最后1公里是解決了,然而解決這些問題的主體們,將如何長遠持續發展,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難題。
背景
智能郵柜的發展速度驚人,它解決了快遞最后1公里難題,更精確地說,是最后100米難題。
目前在杭州市場上,除了E郵柜,還有不少民營公司介入,包括京東、三泰電子、杭州弗里德科技、杭州快柜科技等,而豐巢在此時此刻出現,等于在這一盤混戰中,又多了一位強大的競爭對手。
遠觀這些從業者的身份,電商企業、金融電子企業、軟件通訊企業、快遞企業、物流地產企業……誰會打贏這場仗?未來他們會不會聯手?這一切需要交給時間下定論。
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下這樣的競爭,對推動整個行業進步是有價值的。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