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27 10:04:38 沈陽日報
關注中物聯
免費使用了一段時間的“快遞柜”開始收費了。26日,記者調查發現,面對“快遞柜”收費,快遞員普遍不同意交費,轉而請物業代業主收件。而剛剛解脫的物業公司也不愿意再代收快件。這使業主的快遞包裹重新陷入投遞難的尷尬境地。
收費:每個投遞箱0.4元至0.6元
當天10時左右,在鐵西區景興街南九中路9號的聯邦大廈,記者看到,一樓大廳里擺放著一個藍灰色相間的大鐵柜,外形酷似超市中的自助存包柜。據物業工作人員介紹,這就是智能快遞柜。
記者注意到,快遞柜上面醒目地貼出一則通知,上面寫道“從2015年5月15日起,開始對快遞投放進行使用收費,價格標準:大箱:0.6元/件;中箱:0.5元/件;小箱:0.4元/件。”同時,還推出特惠活動,5月底前辦卡,充值500元贈送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上面還有提示,快遞員必須到快遞柜所屬公司辦理注冊,否則,系統將自動停用非注冊快遞員的免費投件權限。
快遞員:收費太高,不能接受
“如果要收一兩毛錢,或許還能承擔。而現在這個收費標準太高了,我們實在無法接受。”負責聯邦大廈的某快遞公司快遞員小王告訴記者,投遞一個快遞包裹才掙一兩塊工錢。如果按平均一天投遞50個快遞包裹算,起碼要付出20多元。一個月下來,就得掏出六七百元。
對快遞柜公司收費一事,記者對順豐、中通、圓通等幾家大型快遞公司的快遞人員進行了調查。很多人表示,今后,寧可辛苦點,也不會再選擇用快遞柜。
快遞柜收費,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造成了快遞包裹投遞難。“物業公司人手少,又怕擔責任,不愿代收包裹。沒辦法,網購時,只好把單位作為投遞地址。下班時,再把快遞包裹帶回家,實在是不方便啊。”聯邦大廈業主王女士說。
專家:利益方應把眼光放長遠
“智能快遞柜是對現有收寄形式的顛覆,有效解決了‘最后100米’的物流難題。相關利益方應把眼光放長遠,聯手破解運營難題,降低收費標準。”專家表示。
如果電商、物流和開發快遞柜企業合作,既可以降低收費標準,也利于智能快遞柜早日普及,讓更多消費者受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