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25 10:04:46 中華鐵道網
關注中物聯
5月23日新華網報道了《由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鐵路積極探索貨運改革》,該報道稱,“為進一步方便廣大旅客貨主,中國鐵路95306網站今年4月10日正式上線運行”、“截至5月17日,試運行一個多月時間,全路上線注冊企業已達6456家,宣傳展示1240余家;累計成交量1129萬噸,交易金額39.92億元”。在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同時,鐵路部門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實行公鐵海多式聯運等。沈陽鐵路局零散貨物鐵路收貨點就已經覆蓋沈陽局管內90%以上的城鄉村鎮,“東北貨物快運”列車貨物運量從開行初期單日收貨不足5噸,發展到目前覆蓋373個種類和5000多家穩定客戶、日均發送4.3萬噸。從一系列“漂亮”數字來看,鐵路轉型發展初見成效,可喜可賀!無論是95306網站運行,還是零散貨物快運,都值得點贊!
然而,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今年前4個月交通運輸業貨運量數據,鐵路貨運表現依然令人擔憂:前四個月行業貨運量增長4.1%,其中民航增長7.0%、水運增長3.0%、公路增長6.1%,鐵路下降9.5%;鐵路貨運量僅占行業貨運量的8.65%,而去年前四個月鐵路貨運量比重則為9.96%。應該說,鐵路實施貨運組織改革以來,不斷貼近市場、不斷探索貨運改革、不斷嘗試適應經濟新常態,而從營銷效果來看,或許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好。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改革更是如此。對于長期處于計劃模式的鐵路貨運系統來講,如果寄希望于改革“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因此,需要多給積極探索貨運改革多些時間,不以短時間內“貨運量增減”論成敗,不唯“運量”論英雄;特別是由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過程中,要不斷深化“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探索綜合物流成本市場化調節,探索區域市場整體營銷策略和戰略。應該說,按照鐵總的規劃,“三年左右”轉型現代物流企業可期。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