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27 09:45:53 新華網
關注中物聯
“人人快遞倡導的是一種和諧互助的社會狀態,以自由快遞人為基礎的信任體系,將使我們的生活場景變得更加方便。”談及人人快遞的目標,謝勤告訴記者,他做的業務不是要顛覆傳統快遞,而是以物流為切口塑造一種新的分享經濟和生活狀態。
問:人人快遞最初的創意來自哪里?
謝勤:和許多互聯網創業項目不同,我最早是基于對物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一個判斷,再結合人們生活中的痛點,構思了這樣一個產品。
多年的物流咨詢經驗讓我了解到,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力成本成為物流業發展瓶頸,出路在于整合社會資源。同時,傳統物流對全部貨物進行中轉分揀的模式讓它快不起來,滿足不了客戶消費體驗中對“快”的要求。
早在2008年,“眾包”還不流行的時候,我就開始想能不能利用社會上的人力資源把這件事做了,既不用付工資,還能夠提高效率,從而實現整個物流行業模式的轉變。
后來之所以從鮮花、蛋糕、下午茶這些物品的同城順路捎帶入手,實際上是在物流領域選擇了一個既有消費者的急迫需求,當時又沒有人涉足細分的切口。
問:如何理解眾包這種商業模式?
謝勤:簡單來說,人人快遞的核心就是自由快遞人,特點是快。你可以找自由快遞人幫你隨程捎帶指定物品,幫你代購商品。同時,你自己也可以成為接單的自由快遞人,服務需求者和提供者的身份可以無縫轉換,每個人都是潛在的自由快遞人。
我們的模式強調三個關鍵詞:人性+技術+商業。我認為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眾包,而針對這種模式在當下進行布局就必須考慮人性,就是盡力滿足人們現在對“快”的需求,并且在這個實現過程中充分利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
問:如何解決人人快遞模式下的陌生人之間信任問題?
謝勤:從一開始構思這個產品,我就知道信任是人人快遞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競爭中的壁壘。人人快遞就是雖然不認識,但只要一個“自由快遞人”的標簽,就有信任的基礎。
我們構建的信用體系有三個維度,一是個人的基礎資料和金融信用數據,比如身份證、銀行卡、賠付情況等;二是平臺交易信用,比如是否準時送貨、客戶評價等;三是社會交往數據。這些信用的積累決定了自由快遞人的信用等級,進而決定其接單的權限和類別,或是消費的折扣。
問:如何對待質疑的聲音?
謝勤:其實受到質疑,主要是因為我用了“快遞”兩個字。在當時來講,不管是監管部門還是其他人,對這個新的模式不了解,有誤解并不奇怪。
我認為,人人快遞有“快遞”這兩個字,但不是快遞公司,就不需要快遞許可。實際上我們的經營沒有受所謂的“叫停”影響,反而在很多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肯定。
從安全來說,專人直送避免了集中分撥帶來的遠距離運輸和擠壓,自由快遞人為維護信用也會更加細心,物品破損的概率非常小,即使真的壞了平臺也會很快賠償。同時,目前各地采用直營管控,制定了各項服務的標準流程,自由快遞人全部接受培訓后才能接單,執行情況將與信用掛鉤,體驗會越來越好。
問:人人快遞為何要引入風險資本?
謝勤:我們是去年底到今年初相繼完成了A輪和A+輪的融資,現在集中精力做市場。B輪融資在考慮,但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
其實最早有資本找來時我不是很主動,后來接觸多了才選擇走這條路。他們不僅帶給我資金,還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我的觀念,幫助我引進人才,對公司的發展有很大推動。
問:人人快遞似乎迎合了目前諸多熱門的互聯網概念,這意味著怎樣的發展目標?
謝勤:我們要建立一個“人人自由互助”的平臺,在社會誠信體系的基礎上整合市場資源。目前主要是以同城貨物捎帶為切口,未來會發展成更為廣闊的會員互助平臺。
我們要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把每個人串聯到一起,讓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也讓有需求的人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滿意的匹配,打造一個更加全面多元的生活服務體系。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