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25 09:16:47 中國郵政報
關注中物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以及移動終端的普及,電子商務迎來了大發展時期。網購的普及不僅僅體現在城市,農村市場對網購的需求也非常旺盛。快遞企業怎樣才能融入農村市場、滿足農村電商發展的需求呢?筆者認為,必須加大網絡建設力度,讓快遞公司的終端末梢深入廣大農村。
農村快遞物流有它的特殊性。對農產品而言,一是種類不同,稻米谷麥、干鮮果品、蜂產品、鮮活水產、禽畜蛋類、糧食制品、農副產品等受季節限制嚴重,上市時間集中,淡旺季節明顯,很難做到有效整合和集中疏運;二是對運輸的要求較高,需要有量身定制的運輸方案、專用運輸設備和物流技術支撐。比如:禽畜及蝦、蟹、魚等水產品要考慮到供氧保鮮、在途喂養;水果、蔬菜要做到保鮮無污染;糧食制品、干果需要做好在途防霉防腐、防雨淋變質;農用物資化肥、農藥要做好在途防腐蝕等安全保障工作。
面對大部分快遞物流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低、技術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后的現狀,發展農村快遞物流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以農產品為例,一要縮短農村物流鮮活類商品、糧食類制品、農用物資的運輸時限;二要配置專用物流車輛,如冷藏車、恒溫車、柵欄車等;三要有簡易實用的商品包裝(禽蛋、水果、果汁等);四要嚴格控制產地到集散地的運輸成本;五要有應對惡劣氣候環境影響的應急預案。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農村快遞物流活動,相對來說成本較高、管理鏈條較長、市場規范程度較低。
因此,網絡建設是快遞物流企業進入農村市場的關鍵一步。但從現實和經濟的角度考慮,與那些傳統郵政系統、供銷系統比起來,第三方快遞物流企業在網絡的建設上沒有任何優勢。況且,有關人士調查發現,農村商品配送的物流成本比城市平均物流成本高30%,成本高了,農民沒感受到價格優勢,企業自然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快遞物流企業不會自建網絡,而是通過明確法律關系、完善合作條款、增加商業保險等手段,整合資源,建立新型快遞物流運營組織。比如,縣域的一些種子、化肥、農機等農資企業,利用原有的渠道、倉庫和運力,開展多元化經營,為農村快遞物流服務添磚加瓦。一些農產品批發商到農村收購時,合作進行區域定點配送,解決從縣城到鄉村這段距離的空載問題。各類快遞物流市場主體也都要由競爭走向競合,開放網絡資源,打造雙贏、多贏格局,實現“功能疊加、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合作共建網絡,既要照顧眼前實際利益,又不要錯過開拓農村市場的機會。
這幾年,郵政系統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業務創新,前景大有希望。相對其他快遞物流企業而言,郵政速遞物流具有相當大的優勢。目前,全國郵政服務網點的近70%在農村;在全國31個省(區、市)設有郵政速遞物流公司,郵政服務“三農”網點遍布全國農村,逐步形成了“連鎖經營+配送到戶+科技支撐”的農村快遞物流綜合服務模式,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分銷配送網絡服務體系,打造了一條連接工業企業、商貿企業、零售店、農戶的市場鏈條,開辟了一條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新的流通渠道。
未來,郵政系統想要繼續在農村快遞物流市場拓展更大的服務領域,也需要不斷建設網絡,要加強與供銷社等部門的合作,整合農資生產企業、農家店等社會資源,在鄉、村郵政網點疊加農村快遞物流服務站,開通農戶與生產企業之間的物流直通車,形成具有郵政特色的農資產品分銷“綠色通道”。供銷等系統要在發揮傳統優勢的同時,依托郵政成熟的服務網絡,與郵政速遞物流有效銜接,借助郵政的品牌、數據庫資源、渠道等綜合優勢和服務能力,實現信息共享、資源整合,開展農資、農村日常消費品的配送和倉儲服務。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