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約1.8億人次跨區域出行;每一分,超11萬噸貨物快速流轉;每一秒,有6000個快件進入寄遞渠道……流動的中國生機勃發。
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郵政快遞網,軌道上的城市群,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超600萬公里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美如畫。
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交通運輸事業發展,親自擘畫、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交通強國戰略實施,賦予交通運輸“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的使命定位,提出“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
總書記領航掌舵,交通人實干篤行。
從四通八達的高速路到縱橫交錯的高鐵網,從交通大動脈到如同毛細血管般延伸的農村公路,從城鄉間的便捷流動到貨物的高效流通,交通答卷鐫刻在每一寸中華大地上。
藍圖愿景變美好實景,源自強大的執行力。
國務院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工作協調機制成立,從更高層面、以更大力度加強統籌,跨部門工作合力進一步增強。
涵蓋中長期戰略規劃、五年規劃、年度計劃和重大政策的推進實施體系,引領交通人一步一個腳印、一程一程接力。
圍繞“四個一流”,1200多家單位在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這塊“試驗田”深耕細作,百花齊放、碩果累累。
交通運輸部建立五年評估、年度體檢、年度督查等機制,確保強國戰略目標不偏離、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5年間,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邁出堅實步伐,綜合實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大幅提升。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交通強國指數為89.9點,在全球主要國家中的排名升至第5位。
交通動脈重構空間格局經濟版圖
世界屋脊,“復興號”動車組飛馳在川藏鐵路拉林段,帶著千家萬戶在幸福路上越跑越快,也讓“高原秘境”觸手可及。
“全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啊,中國的中部、東部、東北地區都是工筆畫,西部留白太大了,將來也要補幾筆,把美麗中國的交通勾畫得更美。”“十四五”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藏時語重心長地說。
殷殷期許,指路引航。
京新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將西部邊疆與首都北京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寧夏太彭段補齊銀昆高速公路最后的斷點,西海固路通天地寬。新疆天山勝利隧道打通了南北疆千年屏障,穿越天山只需20分鐘。
銀蘭高鐵全線貫通運營,包銀高鐵惠農至銀川段開通運營、包頭至惠農段進入運行試驗階段,京蘭大通道即將補上“最后一塊拼圖”;和若鐵路通車后,南北疆鐵路雙環線形成……西部地區鐵路營業里程大幅增加,達到6.6萬公里。
放眼全國,“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基本貫通,連接全國超過80%的縣級行政區,服務全國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總量。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已經建成全國領先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西部地區交通“留白”加快填補,東北地區交通網絡整體效能持續提升,中部地區大通道大樞紐加快建設,東部地區交通承載力不斷增強。
今年7月21日,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用三組關鍵詞總結“十四五”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成效:“大通道”加快貫通、“大網絡”基本形成、“大樞紐”加快建設。
橫連東西、縱貫南北、通疆達海的國民經濟主動脈,重構空間格局、經濟版圖。
長三角,“一小時通勤圈”讓跨省生活成常態,“4小時產業圈”讓產業鏈條無縫銜接。
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初具規模,“三地共造一輛車”勾勒出產業協同的高質量發展圖景。
成渝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共建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經濟總量從6.3萬億元躍升到8.7萬億元。
跨江跨海通道群正改寫珠江口格局,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越來越像一座城”。
每一條新的交通線路,都承載人民幸福夢想。
通路5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阿布洛哈村臍橙園碩果盈枝,370畝臍橙成為村民的致富果、希望果。開回全村第一輛私家車的乃保土呷,正在備考全村首個無人機駕駛員執照:“一旦拿到執照,月薪很可能突破兩萬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巧媳婦”們在網上把枸杞賣得風生水起,天南海北的快遞源源不斷涌來。
廣袤大地上,464萬公里農村公路深入田間鄉野,為萬億農民群眾蹚出一條越來越寬的共富路。
“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加速變實景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
交通強國的宏偉藍圖融入14億多中國人可感可及的日常,5年答卷浸透民生福祉,為中國式現代化寫下生動注腳。
今天,高速公路覆蓋全國99%的20萬以上人口城市,高鐵覆蓋97%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航空服務覆蓋全國92.6%的地級行政單元、91.2%的人口,跨區域出行既可以乘高鐵飛機日行千里,也可享受自駕的樂趣。
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網絡融合發展,每天有3億人次乘坐軌道交通、公交、出租汽車、網約車暢行無阻。
智慧與聯通破解服務堵點卡點。聯網售票、電子客票、無感安檢、刷臉出行普及應用,“無紙化”出行漸成常態,全國80多個樞紐城市、2000多條線路實現空鐵聯運,40多個鐵路樞紐與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實現單向或雙向互認,80%的新建客運樞紐平均換乘距離不超過200米。
細節處處傳遞民生溫度。9000多條定制客運線路滿足通勤、商務、上學、就醫、旅游等個性化需求,4500余條敬老愛老公交線路讓銀發群體出行無憂,鐵路12306“技術大腦”持續升級,民航機上Wi-Fi讓云上生活越來越豐富。
一顆榴蓮從泰國果園到中國餐桌只需要72小時,重慶巫山脆李24小時鮮達全國千余座城市,江蘇大閘蟹“坐”無人機到上海只要15分鐘……規模巨大、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力服務支撐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運轉。
物流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5年來,我們更加注重降本提質增效,“硬聯通”和“軟聯通”雙向發力。
交通運輸行業全力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深化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加快多式聯運發展,全力打通各類堵點卡點,“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持續完善,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走深走實。
一組數據印證了我國物流業從“量的增長”跨越到“質的提升”:“十四五”前四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0.6個百分點;2024年,全國全社會物流成本共降低約4000億元,其中運輸成本降低2800億元;重點樞紐貨物換裝次數縮短至1—2次,多式聯運1小時換裝率超過85%。
自主創新擦亮“中國名片”
試驗運行時速453公里、商業運營時速400公里,新一代高速動車組CR450已完成樣車下線、型式試驗、互聯互通調試等一系列研發工作,正在開展運用考核。
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范例就是高鐵。從跟跑、并跑到領跑,我國高鐵科技創新已經進入“無人區”,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創建時速400公里動車組技術體系。
伶仃洋上,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車水馬龍,其建設過程中創下10項世界之最,填補了我國在鋼殼沉管隧道領域的空白。
“橫豎”都是世界第一!工程團隊用智慧聽懂風、在突破中創新,用三年多時間讓貴州花江峽谷大橋飛越“地球裂縫”,為全球山區橋梁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
貨物吞吐量連續16年蟬聯全球第一,寧波舟山港通過智慧大腦高效精準管控集裝箱裝卸和疏運,運用“5G+北斗高精定位+車路協同”編織一張作業要素全連接的物聯網。
5年來,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快遞等“中國名片”更加亮麗。
陸上,深中通道以科技創新鍛造超級工程,天山勝利隧道填補20公里級超長公路隧道建設技術空白,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下線,“復興號”動車組開上青藏高原,沈白高鐵在極寒凍土施工中破解多項世界級難題,超大直徑盾構機等一大批“大國重器”有力支撐交通重大工程建設。
水上,世紀工程平陸運河雄姿初顯,上海小洋山北集裝箱碼頭正建設新一代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和生態綠色港區,我國自動化碼頭建設規模、作業效率、技術水平穩居世界前列;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實現了全產業鏈的突破,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各項技術性能全球領先。
空中,C919大型客機投入商業運營兩年多來,執飛20余條商業航線,安全飛行超3.6萬小時,綜合運營能力得到全面檢驗。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直升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競逐藍天,低空經濟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全國已有20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累計開放測試示范道路3.5萬公里,自動駕駛公交、出租汽車加速“駛”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偌大的港口看不到忙碌的工人,集裝箱由AGV(自動導向車)自動裝卸;萬噸級巨輪融合北斗導航、雷達探測、AI算法等,可自主規劃最優航線……這些顛覆想象的場景,是智能航運正在實現的未來。
AI大模型助力企業從倉儲管理到末端配送,全鏈路推進智能化升級變革,“無人”技術在倉儲、運輸和派送環節大顯身手,“當日達”“小時達”等不斷刷新著人們對快遞物流速度的認知。
當前,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智慧物流蓬勃發展,已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不久前,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將為交通運輸發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節能降碳提升“含綠量”
渤海灣天藍水闊,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上,多臺風機葉片穩定運轉、一排排光伏板源源不斷地輸出清潔電能。從大型風力發電機到分布式光伏,再到電動集卡、氫能集卡,渤海明珠綠動天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四五”以來,交通運輸行業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設施升級為支撐,在鐵路、公路、港口、城市公交等關鍵領域持續發力,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注入強勁的綠色動能。
傳統燃油機車逐漸被電力機車替代,營運車輛、船舶“煥綠”,我國鐵路電化率達76.2%,已建和在建清潔能源船舶超過430艘。
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突破4000萬輛,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率達到98.4%,6.2萬個充電停車位有效緩解“里程焦慮”。
碧波萬頃間,一座座綠色港口鋪展美麗畫卷,光伏板與潮汐能共同點亮港口夜空,岸電系統取代了柴油機的轟鳴,沿海主要港口大宗散貨綠色疏運比例超過88%。
“軌道+公交+慢行”網絡融合發展,構建多層次綠色低碳出行體系,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82.7%,成為城市綠色出行的“中堅力量”。
一個個“綠色之變”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交通運輸行業持續打通聯運堵點卡點、破除融合發展壁壘,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速約15%,超1500個縣級行政區開展農村客貨郵融合業務。
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更加健全,綠色低碳交通強國建設專項試點、公路水路典型運輸和設施零碳試點批次推進。
風光氫儲等新技術加速滲透交通場景,全國依托各類交通基礎設施已建風、光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超120萬千瓦,其中公路領域達到98萬千瓦,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從排放減量到設施增量,從技術創新到制度除障,一場意義深遠的綠色變革與轉型正在交通運輸領域加速展開。
設施聯通運輸暢通合作融通
破冰!歷時20天,全球首條中歐北極集裝箱快航成功通航,刷新了寧波至歐洲的航運時效紀錄,成為中歐之間的第三條運輸通道。
啟運!中歐跨里海直達快運開通,亞歐大陸腹地從汩汩不止的商品流、資金流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發展紅利、合作機遇。
共贏!機電換鐵礦、蔬菜換榴蓮,中老鐵路為區域經濟繁榮寫下嶄新篇章,成為串聯起發展、民生與友誼的“黃金通道”。
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從古絲綢之路的駝鈴帆影,到航海時代的劈波斬浪,再到現代交通網絡的四通八達,交通推動經濟融通、人文交流。
我們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以交通互聯互通架起互利共贏的橋梁,“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已基本形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中老鐵路、中俄黑河公路橋、雅萬高鐵、錢凱港、瓜達爾新國際機場等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建成投運,交通基礎設施聯通把天塹變通途。
中歐班列通達亞歐300多個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年度開行達萬列,“絲路海運”國際航線網絡遍及全球,“空中絲綢之路”通航境外83個國家213個城市……運輸暢通讓天涯若比鄰。
一條條路、一座座橋、一個個港,成為新時代的駝鈴帆影、大道驛站。
我們致力于推進全球交通合作,以自身發展為世界提供機遇。
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建設的印尼雅萬高鐵開通運營已滿兩年,累計發送旅客超1200萬人次,雅加達與萬隆正從兩座相對獨立的城市向功能性都市圈邁進。
從錢凱到上海,南美的陶制品、羊駝毛制品跨越太平洋而來,為即將開幕的進博會注入“南美活力”。開港近一年來,錢凱港正成為“新時代的印加古道”新起點。
我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擴大國際交流合作“同心圓”,累計對外簽署270多份雙多邊合作協定或者文件,涵蓋了鐵路、道路運輸、海運、航空運輸、郵政等各個領域,國際運輸網絡越織越密。
我們成功舉辦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連續兩年召開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設立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建立中國—中亞交通部長會議、中國—拉共體交通合作論壇等區域合作新機制,為全球交通治理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行業治理“四梁八柱”愈發堅實
藍色國土,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依法治海護安瀾。
低空新域,《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破解“不管就亂、一管就死”的痛點。
繁華都市,《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公交優先戰略從政策倡導上升為法律要求,使城市公共交通行業邁入規范化、法治化發展全新軌道。
廣袤鄉村,《農村公路條例》適應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為農村公路事業長遠發展錨定方向。
良法善治護航高質量發展。我國聚焦交通運輸領域關鍵環節,出臺多部標志性法規,構建起覆蓋海、陸、空多領域的法治框架,交通運輸治理的“四梁八柱”愈發堅實。
海商法修訂草案二審稿加強了船員勞動權益保障,民用航空法修訂草案二審稿進一步充實促進民用航空事業發展的舉措內容……聚焦解決現實問題,交通運輸行業全力推進重點法律法規及配套規章制修訂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法為綱,循法而行。各級交通運輸執法部門既抓基礎設施、裝備配備等硬件建設,又抓隊伍素質、服務能力等軟件提升,“四基四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行業標準覆蓋更廣、質量更優、效力更強。5年來,我國發布綜合交通、安全應急、智慧綠色等領域標準超1200項,讓行業發展從“經驗驅動”轉向“標準引領”。
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縱深推進,助力打通堵點卡點、破除“內卷式”競爭,市場活力充分釋放。
通過“跨省大件運輸并聯許可系統”申請,江蘇大明重工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吳興生只用了不到兩個工作日,就拿到了大型壓力容器“通行證”,并收到一條跨越3個省份的線路規劃。
百米長的風電葉片、重達百噸的換流變壓器、容積超千立方米的液氮儲罐……“大國重器”跨省通行也能收獲絲滑體驗。交通運輸部推動實現跨省大件運輸并聯許可系統全國聯網,實現一地辦證、全線通行,上線“掌上辦”功能、推行“首站式”服務,許可發證時間平均縮短80%。
手機振動,短信送達。山東日照美聯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的胡先生點開短信,20分鐘前申請的兩張道路普通貨物運輸證已經生成電子證照,出現在手機屏幕中。“通過一個窗口,同步辦好兩個證件,省時又省力!”胡先生由衷點贊。
把企業群眾的“關鍵小事”當成自己的“心頭大事”。交通運輸行業轉化“管理視角”為“服務視角”,持續打通行業政務服務的堵點卡點,讓“一件事”越辦越好、越辦越快,“全程網辦、一網通辦”“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服務模式不斷完善,釋放出政務服務改革的惠民紅利。
征程萬里闊,藍圖再鋪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體交通人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胸懷強國之志,錘煉強國之技,勇建強國之功,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最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