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制度集中體現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規定不同生產關系的地位和作用。經濟制度好不好,直接關系社會生產力發展,決定著國家興衰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將我國經濟制度建設的成功經驗上升為科學理論體系,深刻指明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如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化了對經濟制度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為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經濟制度體系提供了科學指引。
??第一,進一步完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制度。曾有觀點認為,黨的領導應該在政治方面而非經濟方面,經濟的決策權應完全交給生產者、消費者等經濟主體。黨究竟能不能管經濟?能不能管好經濟?這是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指出,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是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政治制度的優勢;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這些重要論述,對黨與經濟工作的關系進行了創造性闡釋,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經濟與政治辯證關系的思想,有力指引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化建設。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全面加強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經濟形勢、決定重大經濟事項,中央財經委員會及時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及時研究經濟社會領域重大改革,黨領導經濟發展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有力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第二,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新概括。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基本經濟關系在制度上的表現,在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對經濟制度的屬性和經濟發展方式具有決定性影響。多年來,我們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作為基本經濟制度。隨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認識不斷深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發展需要,進一步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社會經濟過程是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的循環運動。這一新的概括,從生產環節拓展到分配、交換、消費環節,使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覆蓋范圍更加廣泛、更加全面,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推進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礎,極大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創造活力,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日益強勁。實踐表明,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首次將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納入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拓展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
??第三,深化對經濟體制改革的規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同時,總書記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改革是循序漸進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向前走,確保實現改革的目標任務。這些重要論述,系統總結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規律,深刻闡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地位、方法論等問題,引領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全方位展開、系統性推進。
??第四,統籌做好各領域各環節的重要制度建設。現實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決定市場經濟的具體運動樣態。只有結合時代發展要求,特別是針對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具體表現,加強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經濟制度建設,才能確保經濟運行穩定,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國家創新體系、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代財稅金融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瞄準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和民生領域的難點痛點問題,設置改革議題、生成改革方案,著力解決深層次矛盾、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推進有利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創新,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深化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制度基礎。
??詳見: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生升文章《經濟制度理論的創新和突破——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經濟制度理論》
??(策劃:李民圣 舒予 審核:王兆斌)
最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