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15 15:45:20 互聯網
關注中物聯
在數據處理上,采用國際通行做法,即單個指數采用擴散指數方法,綜合指數采用加權綜合指數方法。
1、單個指數的計算
單個指數的計算涉及生產量、產品訂貨、出口訂貨、現有訂貨、產成品庫存、采購量、進口、購進價格、主要原材料庫存、生產經營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等11個問題,而原材料訂貨提前天數單獨處理,開放性問題不參加計算。
(1)匯總方法:分為加權和不加權兩種方法。
①采用加權計算百分比:以國家統計局《企業基本情況調查表》(N131表)的上年營業收入作為權重,計算“增加”、“基本持平”、“減少”選項所占百分比。
②采用不加權計算百分比:直接通過企業個數計數,計算“增加”、“基本持平”、“減少”選項所占百分比。
計算各選項(“增加”、“基本持平”、“減少” )百分比時,要剔除無關項(如“不好估計”、“沒有出口”、“沒有進口”等),即“增加”、“基本持平”、“減少”三項的百分比之和為100%。
(2)指數計算:采用擴散指數法,即正向回答的百分數加上回答不變的百分數的一半。計算公式如下:
DI=“增加”選項的百分比×1+“持平”選項的百分比×0.5
其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是逆指標。
擴散指數具有先行指數的特性,可以很方便地顯示變化的趨勢及變化范圍。
(3)對于“原材料訂貨提前天數”,先分別按照加權方法和不加權方法計算選擇“隨用隨買”、“30天”、“60天”、“90天”、“6個月”、“1年”企業所占的百分比,最后計算提前采購天數。提前采購天數的計算公式為:
提前采購天數=5ד隨用隨買”選項百分比+30ד30天”選項百分比+60ד60天”選項百分比+90ד90天”選項百分比+180ד6個月”選項百分比+360ד1年”選項百分比
2、綜合指數(PMI)的計算
PMI是一個綜合指數,由5個擴散指數加權而成,即產品訂貨(簡稱訂單)、生產量(簡稱生產)、生產經營人員(簡稱雇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簡稱配送)、主要原材料庫存(簡稱存貨)。這5個指數是依據其對經濟的先行影響程度而定,各指數的權重分別是:訂單30%,生產25%,雇員20%,配送15%,存貨10%。計算公式如下:
PMI=訂單×30%+生產×25%+雇員×20%+配送×15%+存貨×10%
如此計算的PMI指數,如果在50%以上,反映制造業擴張;反之,如果低于50%,通常反映其在衰退。美國ISM實證結果表明,采購經理指數在一段時間內超過42.8%,反映了整個國民經濟或者說國內生產總值在擴張;如果相反,則說明經濟在衰退。與50%或42.8%之間的差距表示擴張或衰退的程度。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蔡進出席北京市“十五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座談會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46期預告:《醫院院內醫療器械物流服務質量評價》《骨科耗材物流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宣貫活動
- 《塑料托盤剛度試驗中預估蠕變大小的回歸分析方法》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 中國重要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周報 (251110--251114)
- 老撾駐華使館參贊蘇提達·洪盛帕一行來訪中物聯座談交流
- 關于召開“物流樞紐與產業融合發展大會”的通知
- 崔忠付主持《汽車整車多式聯運物流信息交換規范》等兩項團體標準審查會
- 關于組織推薦參評第二十六屆中國專利獎的通知
- 馬增榮一行赴北汽福田歐曼事業部走訪調研
- 中物聯第九黨支部赴安慶開展黨建共建活動
- 深圳遠東數智采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敏成一行來訪中物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