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快遞量陡增 服務質量才是關鍵
發布時間:2017-11-10 08:58:17 第一物流網
關注中物聯
據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的信息顯示,初步預計今年“雙11”期間郵政業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預計最高日處理量達到3.4億件,是日常處理量的3倍,日均處理量達2.5億件,是日常處理量的2.2倍。全國郵政/快遞業將投入作業場地近3000萬平方米、干線運輸車輛近9萬輛,現有人員和臨時聘用人員近300萬,無人機、全自動快遞分揀機器人也會更多地投入運營。
由于“雙11”電商促銷節的優惠力度很大,消費者購物熱情高漲,每年銷售額都會創出新高,想必今年也不會例外。不過,“雙11”購物消費過于集中,很多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在“雙11”這一天,導致快遞業務也驟然增加,海量快遞要在短時間內送完,無形中給快遞處理帶來了巨大壓力。由此也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快遞爆倉、亂堆放、暴力分揀、延時配送等,導致很多快遞遭到毀壞、錯送、耽擱,消費體驗很糟糕,不免要對快遞服務“吐槽”。
可見,“雙11”期間的快遞業務量陡增,對快遞公司來講既是挑戰也是商機,不僅可以檢驗快遞配送能力,亦可增加收入和客戶量,可謂是一舉多得。因此,每年“雙11”期間快遞公司都要大張旗鼓借勢宣傳一番,以彰顯自家的服務優勢,亦是一個免費打廣告的機會。但是,“雙11”不能只重視快遞數量,也要想辦法提升服務質量,在快遞配送服務不斷增長的同時,改善服務質量水平,提高消費體驗感,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快遞公司紛紛投入巨資,用于智能化分揀系統、無人機、智能倉庫、無人快遞車、快遞員終端機等建設,以圖打造智能快遞,減少人工操作環節,提高分揀配送效率。這樣的做法是正確途徑,也符合物流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畢竟相比之下,人工操作效率低、勞動量大、運營成本高,智能物流可以改變這些弱點,實現提效降費、改善服務等目的。
今年“雙11”期間,各家快遞公司也在主打智能牌,紛紛向公眾“曬肌肉”、展示自家的“黑科技”,以期給公眾吃下“定心丸”。不過,這些新玩意究竟能夠發揮多大效用,消費者體驗能否得到改善,還是要在“雙11”的快遞大戰中,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質量展現出來。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從“小眾試點”到“大眾體驗” 低空經濟融入民眾生活
- 行業多項工作被納入《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上海行動計劃》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