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全球首款大型貨運無人機 可為南海島礁軍事補給
發布時間:2017-10-31 10:09:27 人民網
關注中物聯
10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聯合多家單位共同研發的大型貨運無人機AT200在陜西蒲城內府機場完成首飛,標志著全球首款噸位級貨運無人機的誕生。
26日午間,AT200飛機驅散重霧,一飛沖天。飛機經過滑跑、起飛、爬升至預定高度后,進入巡航段并盤旋兩周,隨后進入著陸航線平穩著陸,整個飛行過程持續26分鐘,全程飛機狀態穩定,航跡跟蹤精確,達到設計要求。
飛機全長11.84米、翼展12.80米、高4.04米、最大起飛重量3.4噸,可謂國內外民用無人機領域個頭最大的家伙。其貨倉容積10立方米,有效載荷達1.5噸,貨運商載能力國內外首屈一指;其巡航速度為313公里/時,續航時間長達8小時、航程2183公里,實用升限可達6098米,即使在陸運交通不發達及多山的西部、高海拔地區,也可高效完成點對點的貨運支線運輸;此外,該型無人機在同級別的飛機中具有驚人的起降能力,滿載貨物時200米內即可完成起飛和著陸,能夠在未鋪筑的簡易跑道甚至是土坡、草地上起降運行,解決了高海拔、山區等難以抵達地區的起降問題。
據了解,該款無人機不僅可在野戰機場條件下遂行軍事運輸任務,對海島物資運輸保障特別是南海島礁軍事物資補給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多海島國家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短距離起降能力解決了海島大噸位無人機的起降難題,對于無起降條件的海島,研發團隊在后續改型設計中將加設定點投放能力,投放精度可達半徑5m內。
據介紹,AT200無人機配備了先進的飛控系統和指揮系統,徹底擺脫了對飛行員的依賴,在指控中心即可實現飛機的“一鍵自主起降”,還可同時控制多架無人機。期間只需監控無人機的狀態,必要時由無人機飛控手進行簡單的操作即可改變飛行狀態,極大地降低了貨運成本和無人機操作難度。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從“小眾試點”到“大眾體驗” 低空經濟融入民眾生活
- 行業多項工作被納入《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上海行動計劃》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