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相繼漲價?北京出臺“12不準”嚴格管控
發布時間:2017-10-27 10:18:57 新民晚報
關注中物聯
雙11將至,北京市發改委出臺了《北京市快遞業價格行為規則(試行)》,對當地快遞行業的價格調整明確提出了“12不準”,對價格欺詐、串通漲價和價格壟斷說“不”。《規則》自10月25日起實施,試行兩年。據悉,這是國內第一個針對快遞行業價格調整的行為規則。
快遞業“12不準”《規則》要求,快遞業經營企業不得有下列12種行為:
(一)未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公示服務項目和服務價格等內容。
(二)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收取未予標明的費用。
(三)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經營場所使用兩種不同標價方式;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
(四)開展價格促銷活動時,相關促銷內容、促銷商品價格附加條件及其他相關限制條件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的。
(五)開展價格促銷活動時,使用虛假的或者欺騙性、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方式,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扣,誘導消費者消費的。
(六)捏造、散步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
(七)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企業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的。
(八)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
(九)具有競爭關系的快遞業經營企業達成、實施價格壟斷協議。
(十)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企業濫用支配地位,排除、限制價格競爭。
(十一)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企業的合法權益。
(十二)其他違反價格法律、法規和規章的違法行為。
違反12不準由價格主管部門處理
新規明確了對于快遞行業價格違法的處罰責權問題。針對快遞業價格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原則上由價格違法行為發生地的區級價格主管部門來負責管轄,而對于價格違法行為發生地難以確定的,將由快遞業經營企業住所地的區級價格主管部門負責管轄;快遞業價格壟斷行為,將由市級價格主管部門負責管轄。遇到快遞價格違法問題,消費者則可通過價格舉報電話12358來維權。北京市發改委價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違反本規則相關要求的,價格主管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進行處理。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從“小眾試點”到“大眾體驗” 低空經濟融入民眾生活
- 行業多項工作被納入《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上海行動計劃》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