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運公司新趨勢:船舶“巨型”化有助減開支
發布時間:2017-08-18 09:39:20 中國水運網
關注中物聯
上月,亞洲最大海運公司中遠海運控股有限公司表示將支付超過60億美元,收購擁有最大的船舶的競爭對手東方海外貨柜航運公司。丹麥馬士基集團正收購其德國競爭對手,并揚言其巨型船舶優勢,其中一只可載運約1.8億臺iPad。根據法國航運咨詢網站Alphaliner的數據,資料顯示大型航運公司的定價能力高,甚至比制造及零售商(如沃爾瑪公司和塔吉特百貨公司)更多。五大集裝箱生產線控制約六成全球市場業務。航運業務增速攀升,亞洲主要航線的貨運指數比去年同期高22%。
新加坡交通運輸研究機構Crucial Perspective的行政總裁Corrine Png表示:“目前,只有擁有大型船舶的頂級玩家才能參與集裝箱航運業。”她預計市場的集中度將提高航運商的定價和議價能力。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雷曼兄弟破產肆虐金融系統;而在去年八月,韓進業務崩潰的情況于前者大同小異。韓進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之一,但由于供應遠超市場需求,企業面臨現金緊縮,削弱運營商的定價能力和利潤。韓國法院于今年二月宣布韓進破產,現正處于業務清算階段。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雷曼兄弟破產肆虐金融系統;而在去年八月,韓進業務崩潰的情況于前者大同小異。韓進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之一,但由于供應遠超市場需求,企業面臨現金緊縮,削弱運營商的定價能力和利潤。韓國法院于今年二月宣布韓進破產,現正處于業務清算階段。
首爾信榮證券公司(Shinyoung Securities Co.)的分析師Um Kyung-a表示:“自韓進海運沒落,航運質量更顯重要。這正解釋到市場由擁有大型船舶的頂級玩家主宰的趨勢,而沒有大型船舶優勢的公司漸趨被淘汰。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