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批次 定制化 長江商品車集裝箱運輸優勢漸顯
發布時間:2017-07-04 10:04:00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中物聯
“汽車銷售市場正由批量化向小批量、多批次、定制化的方向發展。”日前,重慶長安民生物流國際貨運公司總經理楊明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新型運輸方式應運而生。”
近日,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和上海泛亞航運有限公司在重慶兩江新區簽署了10萬輛乘用車水運集裝箱運輸協議,并通過集裝箱裝載了36輛長安逸動XT車型從重慶發往武漢。
采用這種新型運輸方式,每個集裝箱可裝1至4輛車,無需等候批量運輸,可為外貿進出口相關企業提供更優化的物流解決方案。
響應需求
商品車集裝箱運輸引入內河
“此前,重慶出口的汽車,每次都是400輛以上,多者達到1000輛左右,傳統的運輸方式就是將商品車用滾裝船運輸到上海,然后轉海船運輸。”楊明介紹說,“今年以來,我們發現客戶的訂單量越來越小,頻率越來越快,這對傳統的物流運輸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消息,今年1月至5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35.8萬輛和111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5%和3.7%,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3和3.3個百分點。
“現在客戶的訂單量在不斷減小,同時對時間要求又很高,如果將幾十輛車一起用一艘400車位的滾裝船運輸,顯然是不現實的。”楊明表示,“選擇陸路運輸成本太高,以重慶到上海為例,一輛長安的CX35型轎車的運輸成本高達1700元以上。有一次客戶的訂單甚至不足10輛車,一輛卡車都裝不滿,這種情況下單輛商品車運輸成本會更高,運輸企業和銷售企業承受不起。”
“這是應車主要求,專門定制的一輛車,車的顏色、內飾和部分功能都是根據客戶要求設計的。”長安福特安博4S店的一位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剛到店的一款新車。近兩年,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個性化設計和建造的車輛越來越多。“根據時下流行的互聯網的用戶思維,汽車行業也在不斷改進,從而適應新生代客戶的新要求。”該銷售人員說。
基于各種考慮,重慶長安民生物流公司通過對比研究,借鑒海運相關技術經驗,將商品車的集裝箱運輸方式引入到了內河運輸。
平衡運力
全程直達省時省力
“近幾年來,由于汽車銷售市場持續向好,水路滾裝運輸市場的運力飽和度是相對較高的。”楊明說,因為相對于鐵路和公路而言,水路滾裝運輸的成本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2016年,重慶商品汽車滾裝船共有12艘、7800車位,運力規模與2015年基本持平。”重慶市港航管理局運輸處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為避免運力過剩導致效益下滑的情況出現,行業管理部門對滾裝船運力實施了調控。
“集裝箱運輸方式的出現,為商品車運輸開辟了一條新的出路。”楊明說。例如,長安汽車從重慶運到上海,采用滾裝的運輸方式需要9至11天,其中在武漢過閘需要用兩天時間;整車水運集裝箱運輸可全程直達,只需7至9天。按一箱4車的裝運量,在運輸成本上,集裝箱運輸和滾裝運輸基本持平。
“今年以來,長江集裝箱運輸的運力還是出現了過剩的現象,負載率一般都不高于70%。”重慶巨航實業公司總經理蒲志高介紹說,“加上上下水的貨源不對等,很多集裝箱船的艙位是有空余的。”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開辟這樣一種新的運輸方式的條件已經具備。”楊明說,用集裝箱運輸不僅解決了當前市場訂單小批量、多批次的問題,同時也能對平衡不同水運運輸方式之間的運力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便捷轉運
多式聯運優勢明顯
“以前內陸地區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末端,我們只能等‘發達國家—中國沿海地區—內陸地區’的梯度轉移。”重慶市經信委主任郭堅說,“如今我們可以搶抓機遇,匯聚全球資源,打造全球產業高地。”
率先開通橫貫亞歐的“渝新歐”國際物流大通道、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釋放開放潛能、重慶自貿試驗區瞄準陸上貿易“規則痛點”釋放開放紅利……近年來,依托“大通道、大平臺”建設,重慶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已初現雛形,并逐漸從深居內陸腹地的開放“末梢”發展成為內陸地區的開放高地。
“水運集裝箱運輸的具體運作方式是,承運單位按主機廠發運指令約定時間到達主機廠的商品車倉庫,將商品車通過轎運車短駁至碼頭堆場。”大連中遠海運物流有限公司內貿物流部汽車物流中心總經理楊繼敏說,通常情況下,商品車可在當天完成裝箱作業,裝船運至不同目的港。商品車分別運抵目的港后,在碼頭堆場完成拆箱作業,并送抵4S店。由此可見,這一新技術的出現,對串聯鐵路、公路、水路多種運輸方式起到了直觀、重要的作用。
“果園港是一個國家級的鐵公水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通過‘渝新歐’鐵路大通道連接大西北、中亞及歐洲地區,向東通過長江實現江海聯運,向南、向北通過高速公路和鐵路實現對云、貴、川、陜貨物的聚集和輻射。”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何友生說,重慶的定位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而重慶自貿區的核心區果園港正是樞紐。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