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6-23 11:23:49 人民網
關注中物聯
自6月18日起,京東集團由電子系統篩選合適的訂單、由無人機向終端客戶配送的快遞服務在西安投入常態化運營。
上周,多家電商參與的年中“618”大促銷令不少網民激動。繼大家熟悉的“雙11”網絡購物狂歡節之后,“618”再成網絡購物新招牌。在微博上搜索關鍵詞“618”,有超過4億條結果,眾多網友曬出了自己的購物收獲:化妝品、電子產品、小家電、圖書……一個“618”,讓蘊藏在中國民間的巨大購買力再次發威。
“618”促銷商品引熱議
“雙11”是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網制造出的網絡購物促銷季,為了與之分庭抗禮,京東網上商城也在每年6月18日(即其店慶日)前后推出一系列大型促銷活動。據京東對外公布的數據,今年自6月1日始截至18日24時,京東“618全民年中購物節”累計下單金額(行業口徑)達到1199億元。京東方面表示,要完成所有這些商品的配送,快遞小哥共需要走5億公里。而除了京東,天貓、蘇寧、當當等網上商城也都借機推出促銷活動,爭相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這樣一場網購狂歡中,網民們在關注哪些商品呢?
首先是圖書,其銷售大幅增長令人矚目。數據顯示,“618”活動期間,某電商平臺圖書文娛累計訂單碼洋高達22.7億,同比增長105.5%。圖書會場的購書人次達到了320余萬,累計購買5904噸圖書——相當于656頭成年霸王龍。不少網友曬單表示,“618”期間,書的折扣多,“買得很痛快”。網友“嗷嗚”表示:“‘618’花了1800元買了130本書,差不多能讀到明年了。”網友“duzki”說:“‘618’一開始,我在京東上買了1000多塊錢的書,然后在當當上一看居然半價,頓時又買了1000多塊錢的。現在書還沒有全寄到,但家里的書房已經滿了。”
而圖書打折,在令消費者高興的同時是否損害了出版行業,網絡上也有不少探討。微信公眾號“新京報書評周刊”發表文章《你“618”買的書,都收到了嗎?能讀完嗎?》,其中寫道:“幾年過去,圖書折扣戰已經從‘突發’變成了‘常態’,各大電商的圖書低價促銷活動花樣頻出。每年的‘618’、‘雙11’,購書都難免成為一場狂歡、一場戰役。……現在網絡銷售已經成為圖書銷售的主渠道,幾大電商又占據了近乎壟斷的地位,各出版方在合作關系中處于明顯弱勢。電商網站上的銷量排行榜、推薦位、曝光率等對一本書的銷量影響極大,所以遇到‘618’等大型促銷活動,多數出版方盡管心有不滿,但也不敢違逆,只能以極低、甚至不存在的利潤,來湊這個熱鬧,博一回銷量。”
對此,網友們也有不同的看法。網友“滌心”留言表示:“讀者已經被培養出了‘不滿減不買書’的習慣,可是我還是喜歡突然想看某本書,立刻就下單的快感。”網友“Bella Joe”則細心地表示:“如果平時總挑書,并把喜歡的放進購物車,時不時關注一下價格,就會發現所謂打折季也并沒有便宜多少。”網友“jlx”也認為,在打折季把精力都花在“湊單”“滿減”而不是選書上,是一種浪費。但仍有很多網友支持“618”這樣的打折季。網友“小愛珍”坦承自己傾向于“平時把想買的書放進購物車,看到有打折活動再下單”。網友“故宮喜鵲爸爸”也站在消費者立場表示:“‘618’促銷我買了300多本原版英文書。促銷節省了很多,否則舍不得買,原版書太貴了。”
除了圖書促銷引發爭議,電子產品的銷售情況也引發了關注。京東“618”期間,3C手機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高達60%以上。微博賬號“鳳凰科技”發表文章《國產手機參戰京東“618”,狂歡背后暴露重大危機》稱:“這本是一件好事兒,但這份華麗數據背后,我們卻看到了國產手機如今發展的隱憂。”文中指出,“對國產手機廠商,尤其是互聯網手機廠商來說,京東已經成了他們非常重要的一個線上銷售渠道。參加一次‘618’,也是一次很好的營銷。”但同時文章認為,線上賣得好,但并不代表一切,線上目前僅僅只是手機零售中占比很小的一部分,線上的狂歡并不足以呈現國產手機廠商的真實狀況。
“618”首試配送新方式
除了關心“618”如何購物的相關話題外,網民對“618”的周邊話題參與度也很高。
今年在“618”期間,京東的機器人“快遞小哥”送出全球第一單,引發了熱議。1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三四輛京東無人車穿梭在校園里送貨,并能規避障礙和往來的車輛行人。當日上午9時15分,配送機器人來到教學樓,為正在樓內自習的李同學送去了訂單。京東還計劃下半年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長安大學等高校大規模推廣這一無人配送模式。這一用“黑科技”搶頭條的方式,網友們很是關注。有網友表示“像是機器人總動員”,認為這代表了科技發展的趨勢;也有人擔心“包裹會不會被拿走,如何保障安全性”;還有人認為“快遞員未來就可能被取代了”。
但同時,對京東的首次機器配送,也有挑剔的聲音。微博賬號“封面新聞”發表文章《京東啟用送貨機器人:造價高達70萬 配送過程很尷尬》稱,京東的機器人配送速度慢,“還沒學生步行的速度快”,而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機器人的最快速度和電動車差不多。同時,送貨過程還會產生一定的距離偏差,造成不便。對此,京東CEO劉強東自己也在頭條號上發布狀態,坦言:“送貨機器人離全面啟用還有不少的路要走!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主要的是諸如路權、貨物安全以及道路等。無論有多難,我堅信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大力量,最終一定能行!”
對于自己買到的貨品送達是否及時,網友們十分關注。微博上不少網友吐槽“訂單送貨不及時”的問題,網友“1342ghy”說,“下單后眼巴巴看著買的東西已經到了小區的配送點,但是就是3天收不到貨。京東自己的物流速度實在是有待改進。”但也有網友表示在這種購物節買東西,運貨量陡然增加,快遞員工作本來就十分辛苦了,應該對他們更寬容和理解。“已經晚上10點多了,快遞小哥竟然這個時候送貨到家了。真是辛苦他們了!”網民劉先生說。
6月18日下午1時許,劉強東在頭條號上發文對京東全體員工表示感謝,并曬出了京東總部員工加班以及工作餐的照片——長長一排的海鮮宴、小龍蝦宴。截至當晚10時,劉強東這一條狀態的閱讀量就突破了750萬,評論里網友開玩笑稱,“又一個‘別人家的老板’!京東還缺人嗎?打掃衛生也行!”
“618”透露消費升級趨勢
在“618”引爆年中網購熱的背后,是近些年中國多家電商力量的崛起與相互角力。在京東公布今年“618”驚人的銷售數額之后,眾多分析文章開始思考,電商引導的網絡購物熱潮會產生何種更深層的影響。
微信公眾號“極客公園”在《“618”對于京東的意義在哪?》文章中認為,“這場京東的店慶日,演變為一場全民消費日。不僅僅是消費者消費升級意識的覺醒,更是電商從業者、平臺商業意識的覺醒。倘若諸多品牌商、平臺不參與其中,‘618’京東獨舞,恐怕難以引發如此狂熱的場面。相反,正是因京東的老對手天貓、蘇寧等平臺也在趁‘勢’參團促銷,‘618’才有機會變成一場全民狂歡日。”
微信公眾號“雙壹咨詢”在《“618”“造節”成功,另一個“雙11”誕生》一文中則分析稱,無論從各平臺的營業收入規模看,還是從影響力來看,京東造了8年的“節”,今年終于算是成功了,這無論對電商行業還是快遞行業都將是一劑強心針。同時,文章指出“618”或將成為整個中國零售的分水嶺,“對于電商平臺來說,今年‘618’,既是京東首次實現全面盈利之后的第一次‘大考’,也是阿里平臺提出 ‘新零售’概念之后的第一次考驗。從今年年中‘全民剁手’的狂歡浪潮中,可以管窺中國消費升級的新特征。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買買買的快意不再只是價廉,會更多向品質消費靠近。”
微信公眾號“中國企業家雜志”發布文章《“618”收官,但零售的戰爭卻才開始》也表達了相近的觀點,認為今年“618”天貓與京東兩家亮眼的數據以及無休無止的交鋒表明,關于未來零售的戰爭才剛剛開始。但同時指出,許多商家此次與京東的合作并不愉快,而曾經火熱的農村電商在大促中也表現不佳。“新零售要想真正落地,并改變中國零售行業的形態,電商平臺需要做更多工作。”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