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6-19 11:12:02 湖州日報
關注中物聯
近日,總投資近10億元的長興鐵路南貨場內,一只只滿載著長興本地機械產品和電池產品的集裝箱,分別被裝上寧波班列和廣州班列,隨著汽笛聲緩緩駛向遠方。幾個小時后,這些長興商品隨即通過水運碼頭,運往世界各地。
不靠近海岸,海鐵聯運卻讓長興鐵路南貨場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旱碼頭”。交通方式的多元化,激發了對外貿易的強大能量,“多式聯運”成為長興發展的新引擎。“面對機遇,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把握‘多式聯運’的脈搏,深入挖掘潛力,為貿易復蘇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在長興,創新多式聯運‘門到港’模式,做強鐵海聯運已然成為當地企業共識。”南太湖鐵路南貨場負責人丁亮表示。
作為長興鐵路南貨場的固定客源,主要生產無紡布的浙江金三發集團有限公司深刻感受到鐵海聯運帶來的利好。“我們每年出口2500個以上的集裝箱,是長興較大的出口企業。”公司物流部部長王玉華分管物流已有十多年,他坦言,金三發過去都是以公路運輸為主,將貨物發往上海港。自從長興開通了海鐵聯運,王玉華仔細計算了運營成本后非常滿意,“以前,產品靠汽車運到港口,再裝到集裝箱里報檢,然后再上船運輸。現在貨物直接在家門口裝載,一趟海鐵聯運項目讓每個集裝箱能節省600多元的費用,節省10%的物流成本。”
正如王玉華所說,傳統公路運輸,一個集裝箱物流成本在3000元左右。海鐵聯運項目創建的“門到港”物流模式,將集裝箱運送到生產企業門口,再經由鐵路物流運送到港口,減免港口場地占用費、安保費、裝卸費等中間環節,一個集裝箱減少400元至600元的物流成本。
據長興商務局統計,海鐵聯運模式落地后,長興出口企業也從原先的200多家增長至目前的近360家。多式聯運落地后受到的熱捧,讓長興政府感受到其中巨大市場紅利,而這標志著地處浙江、安徽、江蘇三省結合部的現代化大型物流園區開門迎客,邁入“鐵公水”聯運新時代。
“浙蘇皖物資可通過‘鐵公水’多式聯運這一新通道在此聚集,直連‘中歐班列’專線和上海、寧波等大型港口,運往世界各地。”丁亮充滿信心,“利用鐵海聯運長興就能連接起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推動更多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