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快遞員入內?快遞哥呼喚“入門權”
發布時間:2017-05-10 08:58:36 中國郵政快遞報
關注中物聯
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再次為快遞業發聲,在兩會工作報告中提出“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進社區難,進學校難,進商場難,進寫字樓難……這一老大難問題難倒了兩百萬快遞小哥??偫淼恼癖垡缓簦屗麄兛吹较M?。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近日,網友爆料有商場、紅十字會明令禁止快遞員入內,看了著實令人心痛。
快遞員送件上樓,常常是“負重前行”,恨不得手腳并用。不讓快遞員乘坐電梯,這難道不是一種歧視甚至侮辱?
停止“一刀切”,破題“門到門”
“禁止快遞員入內”,如何破題?這需要物業、快遞企業、社會三方共同努力。首先,從物業角度來說,“禁止快遞員入內”是以安全二字為由進行的一刀切管理。但從效果上看,拒絕快遞員入內卻是安全防范的下下之策。
快遞作為服務行業,要為老百姓提供服務。采取“一刀切”,將快遞員拒之門外,難免就為客戶接收快遞帶來極大不便。與其“一刀切”給大家帶來不便,不如強化對快遞員的監管——
凡是快遞員入內送包裹的,物業的保安可做好快遞員的身份以及快遞包裹運送信息登記,以此約束快遞員行為,也防止有人冒充快遞員從事不法活動。
其次,快遞企業應主動破解“門到門”困境,開拓思維創新模式,為一線快遞員提高話語權。近兩年,順豐、圓通相繼推出“快遞+商場”新模式,與商家攜手,為客戶提供全國包郵服務。
快遞入駐商場,這是繼入駐機場、學校等末端后的又一創新舉措,將服務送到用戶觸手可及的地方,同時客戶在商場的購物體驗也得到提升,吸引人氣、帶動消費,從而實現三方共贏。
最后,禁止快遞員入內、禁止快遞員乘坐電梯,暴露出社會對于服務人員缺乏應有的尊重。習大大就曾表示:人生本平等,職業無貴賤。
雖然快遞員目前從事的是有辛苦有委屈的體力勞動,但他們的工作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也成為人們身邊那位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少快遞員在工作過程中都表現出高貴品質,有的拾重金而不昧,有的危難中挺身救人……
“禁止快遞員入內”,不應是社會對他們的回報。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