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資源 人人快遞結盟“三通一達”
發布時間:2017-05-03 09:18:31 北京商報
關注中物聯
用戶對配送服務質量和時效的要求不斷提升,這也給了“同城配送”企業更大市場空間。5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人人快遞正式推出“同城配送”業務,將承接多家快遞企業的業務,并進行系統對接。在業內人士看來,“同城配送”正在提升“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速度,而同城快遞企業布局“同城配送”業務,可以利用既有優勢,也可以盤活閑置資源。
結盟民營快遞
人人快遞作為一家同城配送的企業,布局“同城配送”業務有點水到渠成的味道。從外部環境來看,同城快遞的業務在不斷增加。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郵政局官網獲悉,2016年全年,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近20億件,同城業務量約為9億件,占比43%,同城業務收入累計85.74億元,同比增長108.63%。
從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也可以發現,僅2016年前三季度,同城配送業務量累計完成51.1億件,同比增長40.1%,同城配送業務占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的25%。
同城配送業務的快速增長,不斷促使快遞企業深耕同城配送的市場,“同城配送”業務也隨之發展。人人快遞的官方人員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稱,人人快遞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五個城市開通100多個同城配送網點,已開始承接四通一達、百世匯通、宅急送等“同城配送”相關業務。“每天同城配送的數量在1萬-2萬單,人人快遞平臺的訂單數量在幾十萬單。”該負責人稱。
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人人快遞會在上述快遞企業的網點附近設立自己的網點,上門取走分撥到這些網點的包裹后,再在人人快遞自己的網點進行分揀和派件,配送方式依舊是眾包模式。目前,人人快遞日派單數萬件,同城配送常駐自由快遞人達1500名左右,平均人效為100-120單每日。
對于發展“同城配送”的原因,人人快遞解釋稱,意在解決快遞企業末端監控難和網點盈利問題,各大快遞企業在同一區域分別設置網點和派送,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人人快遞作為第三方配送的角色整合資源進行“同城配送”,將與上述快遞企業共同分擔配送成本,降低運營壓力。
提流量與降成本
人人快遞方面稱,快遞企業將繁瑣、占時間的派件業務分攤出去之后,快遞企業的網點也能更有時間和精力經營好攬件業務。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分別采訪圓通、中通、韻達、百世匯通和宅急送,其中,韻達表示確實有相關業務對接,但涉及到業務方面問題需要通過企業年報呈現;而百世匯通對此事暫時不做評論;截至發稿前,宅急送、中通和圓通暫未回復具體細節。
“同城配送”業務早已成為快遞行業爭奪的市場。早在2014年,順豐就不斷并購同城配送企業,如北京的小紅帽、深圳的銀捷速遞等,而如風達也收購多家同城配送企業并與京東合作,通過收購,如風達的同城配送業務拓展至湖南、山東、河北等7個省份,加上先前的業務覆蓋,如風達的同城配送業務已經覆蓋十余個省份。
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同城配”會在未來一兩年之內快速發展,各大快遞企業會通過收購、投資等方式布局“同城配”市場,迅速完成對“同城配”市場的瓜分。開通“同城配送”業務將為快遞企業帶來更多的流量,而與第三方快遞企業合作又可以減少資金的投入、節約成本。
競爭中各取所需
像人人快遞這樣的同城配送企業,同城配送是核心競爭力,速度和精準服務是最大的優勢之一,這些因素也吸引著快遞企業聯手同城配送企業進行“同城配送”。
趙小敏稱,大型快遞企業網點的覆蓋面有限,導致流量有限,通過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可以提升自身業務和網點的覆蓋面積,滿足配送需求。
同時,趙小敏表示,快遞行業也在進行精細化發展,快遞企業想單純依靠自身力量進行“全方位”的發展已經很難,“通吃”會加大運營成本和壓力。因此,細分化、精細化是快遞發展的方向,快遞企業進行交叉合作、互相配合也就成為行業的普遍現象。選擇與第三方快遞企業合作也可以減緩派件壓力,但第三方承擔的“同城配送”訂單量有限,一些快遞企業本身就有“同城配送”業務,而與第三方合作共同完成“同城配送”時會產生利益沖突,如何平衡加盟商與第三方配送企業的利益,是快遞企業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