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2-10 11:01:35 國家郵政局
關注中物聯
近日,聯邦快遞公布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注:2016自然年10~12月)財報。財報顯示,雖然經營情況總體超出華爾街預期,但是利潤率和營收還是略有下降,地面業務營業收入更是下滑12%。首席運營官艾倫·格拉夫不得不感嘆說,這個成績“有點讓人吃驚”。
報告分析,導致聯邦快遞地面營業收入“重挫”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公司大規模投資地面網絡建設;二是公司為新地面處理設施招聘了大量新員工。
上一財年,隨著電商業務增長,聯邦快遞的包裹數量也同比增加了5%,高峰期也隨之延長,業務量是平日的2倍。為此,聯邦快遞2017財年已投入20億美元擴建地面物流和分發中心,共完成了185個工廠項目,包括4個主要物流點,19個全自動站點和69個再分發中心,新增了約1000萬平方英尺的分揀空間。在公司多年的發展史上,同一年內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擴建實屬罕見。聯邦快遞為此投入了巨額資金,包括資產折舊、房屋保險以及財產稅等支出項目,成本也扶搖直上。
大規模擴建還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勞動力短缺。美國現在的失業率已降至2007年以來最低點,整個勞動力市場都比較缺人,聯邦快遞不得不靠提升時薪、高峰期福利和獎金等方式,吸引更多勞動力滿足新增地面處理設施和應對節日業務高峰的需要。
盡管營業收入有所下滑,但聯邦快遞仍對其地面業務持樂觀態度,認為還有較大的利潤提升空間。據了解,聯邦快遞已將原來的地面業務、上門投遞和SmartPost三項業務整合為地面業務,每個站點的投遞密度和業務收入都得到改善;通過優化攬收和投遞區域,降低地面業務成本;通過減少網絡節點,優化成本結構——所有這些努力都將在今后不斷提高聯邦快遞地面業務的營業利潤。
聯邦快遞首席執行官弗雷德·史密斯充滿信心地表示,幾年前,地面業務量還不足以構成聯邦快遞的主要收入來源,隨后公司重組快遞業務系統,投入巨大精力發展地面業務,如今地面業務對公司收入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已處在行業領先地位,引領行業增長水平。
如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溝通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電子商務的快速增長催生了客戶對替代投遞方案的需求。對客戶來說,包裹信息甚至比包裹本身還重要。對此聯邦快遞表示,未來的投資方向將聚焦信息技術和移動技術,并不斷為客戶推出創新、靈活的多樣化投遞方案。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