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2-01 11:26:23 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關注中物聯
揭東曉是廉江市“京東幫”的一名負責人,他每天開著一輛白色的面包車往粵西偏遠的農村送貨,有時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南方日報記者曾跟著他到距離縣城40公里的長山鎮六福村去送貨,人頭涌涌的鄉村集市、坑坑洼洼的泥巴土路,以及扭著屁股慢悠悠在路中間晃蕩的大鵝,讓車速根本快不起來。這段不長的路程,他足足走了3個小時。
至少目前,農村電商仍然是一樁費力而難賺錢的“生意”。最難之處,莫過于物流配送。
記者在多個縣市走訪調查時發現,電商平臺送貨員基本上都是開著三輪車或者小面包車送貨,有時路途過于遙遠的地方,送貨成本甚至要高于貨物的銷售利潤。新會陳皮村電商運營總監徐俏怡坦言:“快遞、物流幾乎決定了我們這些農村網店的存亡。”
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快遞網點的鄉鎮覆蓋率僅為48%。東部地區的狀況相對較好,但要想真正打通農村物流通道仍然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快遞通了之后,如何降低成本依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京東農村電商領導小組負責人李雪妮認為,這是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當訂單量和送貨量達到一定數量,數量優勢可彌補成本劣勢。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與當地供銷社、郵政合作,以及爭取政府的扶持,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法。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