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14 09:51:03 第一物流網
關注中物聯
自9月21日至今,公路貨運行業面臨的最重頭事件自是“最嚴治超令”的實行。只是,這也反映出,超載超限屢禁不止,提升治超效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筆者則因此想到,如果能以服務思維治超或許效果更佳。
站在公路貨運企業和貨車司機的角度,治超將為其帶來更好的交通環境、道路狀況以及市場秩序,長遠看對從業者都是有所裨益的。而治超政策是由政府部門主導、施行,目前又在積極倡導服務型政府,做好治超工作,本質上也是為更多企業和司機帶去他們需要的一種服務。
那么,這類服務工作又要如何做到令大多數人感到滿意?筆者覺得,不妨從如下四方面入手。
其一,全國一盤棋,統一執法標準。對于行走在天南海北的貨運司機,他們最能體會各地治超力度的差異。“最嚴治超令”發布以來,各地較比以往治超力度有所加強,但橫向比較下來,各地區之間的政策落地依然有“松”有“緊”,即便一些地區確有特殊情況,但卻依然有違“公平”二字,統一執法標準因此必須給予足夠重視。
其二,針對執法不嚴、不當或“執法犯法”等情況需嚴肅處理,并提前做好“預案”。此前,一直有人抱怨,超載超限給了“公路三亂”滋長的溫床,但后者同樣也是前者屢禁不止的根由之一。本輪治超啟動以來,力度空前,但在網上仍爆出部分城市縱容超載、超限,甚至有人繼續利用職權之便牟取個人利益,對此,我們需要的正是從制度層面嚴懲和杜絕這類現象發生。
其三,“一超四罰”不是目的,幫助企業和司機保持或提升運輸效率才重要。治超新政施行 以來,不少企業和司機在用車輛拉貨少了,效率低了,收益被影響。此間,車企從商家角度帶去了新的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同時,我們希望有關部門也能為企業和司機帶去“寬心”“解憂”的“政策”方案,如以政策之手為其采用甩掛等高效運輸方式創造更好的條件。
其四,進一步降低路橋費,縮減企業和司機平日運輸成本支出。很多司機反映,之所以對運費十分敏感,是因為每次拉活賺到手里的錢的確太少。那么,治超如果幫其多賺一點不就可以贏得民心了嗎?所以,伴隨治超新政,有關部門可在過路過橋費上為公路貨運行業再開一盞綠燈,相信人們對治超新政,除了理解其用意外,也會多了一份真心的支持。
總之,如果僅僅把企業和司機看做治超中被治理的對象,那么,治超工作的質量可能還是繼續往常模樣;但是,如果能把治超當做一項為民謀福利的舉措,治超工作的開展必然會順利的多,至于如何把這項服務做到位或做得更好,上述四點有關部門不妨一“試”。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