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0-08 10:19:06 常州日報
關注中物聯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實施“快遞下鄉”工程。半年多過去了,我市“快遞下鄉”工程實施情況如何?
國家統計局常州調查隊日前對此進行專項調查發現,農村能網購或會網購的人員非常少,快遞業務量很有限,這些都制約著農村快遞市場發展。
據調查,目前我市的郵政企業已實現單向投遞網絡全覆蓋,全面建立便民服務站。2016年共建立雙向服務村郵服務點500個。郵政業務轉變為側重包裹送達。以“郵政小包”為新增長點,全市實現次日送達,占市場份額為8.1%。同時,在全市建立720個蘇郵惠民店,通過幫助農村居民代購、店主收取部分傭金的方式,實現雙方互惠互利。
此外,郵政企業通過與風投合作方式,實現全品類商品配送。特別是側重農產品進城,配合精準扶貧政策,加快發展農村電商。以天寧區鄭陸鎮焦溪梨為例,今年上市第一天銷量就達到7400盒,預計今年可銷售40000盒。
相比之下,民營快遞企業發展勢頭更迅猛??爝f網點實現鄉鎮全覆蓋,常州市區實現了村鎮全覆蓋,金壇區和溧陽市實現鄉鎮全覆蓋。
在調查中發現,我市快遞企業存在四大難題:
1、受多種條件制約,快遞成本較高。鄉鎮快遞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是由于農村交通運輸條件差、人口居住分散,服務對象點多、面廣、線路長,導致快遞進村到戶花費時間相對較長,加大了物流輸送成本,快遞公司(或網點)無利可圖,不愿送貨。
2、部分村鎮人口較少,快遞網絡不健全。由于外出人口較多,常住人口較少,農村主要居住的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網絡使用不普及,能網購或會網購的非常少,快遞業務量很有限。
3、快遞網點業務不規范,服務質量亟待提高。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