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0-08 09:35:32 飛象網
關注中物聯
近日,阿里巴巴菜鳥ET物流實驗室研發的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誕生了。通過自主感知描繪地圖,根據復雜的場景變化及時重建地圖,并自己規劃多個包裹的最優派送順序和路線,機器人小G能智能避障,將包裹送到收件人手中。每個包裹都有單獨的身份碼,掃描一下就可以簽收。且寄件人還可以在手機上隨時查看包裹定位。而若有人錯拿或者多拿包裹,小G會自動報警。
同時,阿里還自主研發的造價百萬的智能機器人“曹操”,可承重50公斤,速度達2米/秒,可迅速定位商品位置,以最優撿貨路徑揀貨后,自動把貨物送到打包臺,在天貓超市的重用日益重要。馬云為了配合大家的消費,還在支付寶利用芝麻體系微信關注“愛卡指南”芝麻分上500即可低息貸2到30萬,完全不看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開通花唄借唄以及提額,這也是馬云在支付寶上面布局的一個大手筆。
而另一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近來也宣布自主研發了中國首輛無人快遞配送車,目前已進入道路測試階段,預計10月份可開始試運營,至明年就能進行大規模商用。此款京東無人車使用純電驅動或加入太陽能技術,車身尺寸為1×0.8×0.6米,具有6個不同大小的存貨艙,可自動導航、智能避障、通過京東APP、手機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戶收貨。用戶輸入提貨碼即可取出包裹。
事實上,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人力成本的提高,機器人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數據顯示,2015年機器人行業規模為710億美元,預測全球機器人行業及相關服務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17%,2019年行業規模將達到1354億美元。
其中,工業機器人表現出了強勁的發展態勢。資料統計,2015年,將近24萬機器人被應用在世界各地,且將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而亞洲是全球使用機器人最多的地區,占比高達56%。同時,中國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地位,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超7.5萬臺的銷量約為全球的30%。
據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達到80萬臺;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26萬臺,保有量達180萬臺;到“十三五”末,我國機器人產業集群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
此外,服務機器人產業也發展得越來越成熟,市場需求強烈,受到了越來越多資本的青睞。據統計,國內服務機器人科研機構及企業的總體數量已超過4000家;初步預測,在2020年國內這一市場規模有望達200億美元。
而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研發、機器人成本的快速下降、勞動力老齡化的加快以及產業升級的迫切需要和機器人應用場景的增多,未來機器人很可能像電腦、手機一樣普及到千家萬戶,也深度應用于軍事、產業、商業、個人等各個領域及相關行業,形成規模化的完整的產業鏈。
IDC在《全球商用機器人消費指南》指出,2015年新興的機器人消費市場囊括了機器人系統采購、系統硬件支持、軟件支持,機器人相關服務以及后期硬件維護等13個關鍵行業和52個細分市場。而諸多市場的規模將于2019年超過320億美元,將超過機器人系統本身成為未來增長最快的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資料指出,在所有的行業中,汽車是工業機器人使用最廣泛的行業,在23萬個銷售的工業機器人中,有10萬個是汽車行業的。其它廣泛使用工業機器人的行業還包括電子、金屬、化妝品等等。而服務機器人市場中,占比最大的手術、治療等醫療領域達30%;娛樂、清掃、物流領域的機器人成長也快。
如此,隨著機器人在各個行業的逐漸滲透,未來勢必將取代越來越多人的工作,尤其是技術性失業的情況異常嚴峻。有業內人士預計,機器人全面應用后中國將釋放就業人口超過2.4億。
不過,就目前來說,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的行業總體規模小,集中度低、品牌認知度不高且高端產品低端化;同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資金壓力大等問題也相當突出。除了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和產業升級的強力驅動外,加大創新力度、加快產業間融合、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打造知名品牌,生產高端產品,并標準化機器人檢測認證體系等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視,并努力改變現狀,以追上世界先進水平。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