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9-13 09:36:45 南京日報
關注中物聯
近日,金洽會系列活動之“2016南京市長國際咨詢會議”在寧召開,15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就如何充分發揮南京樞紐比較優勢、精準定位樞紐產業、打造對外開放重要窗口等問題出謀劃策。專家表示,南京應找準樞紐經濟優勢,壯大樞紐經濟總量。
空港:先定個“小目標”,建設一條專軌快線
從地理區位上看,南京祿口機場具備國內中轉的比較優勢,但與國際主要樞紐機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揚長避短,逐步提升。
“發展空港樞紐,南京可以先完成一個‘小目標’,比如建設一條專軌快線。”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中國首席執行官易珉說,南京祿口機場距離各產業集聚中心較遠,專軌快線可以拉近空港、高鐵樞紐與產業集聚區、商業中心的距離,放大空港的帶動作用。以香港為例,旅客乘坐機場快線可在20分鐘內從機場到港島中心區,相當于把機場候機大廳拉到家門口、cbd中心,帶動了市中心所有產業發展。
海港:注重內部流程優化,構建“港口生態圈”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建衛說,在南京樞紐型經濟建設中,南京港的樞紐作用需要更加突出。“現在的港口發展,已不再局限于碼頭運營水平提升,而是更依托于經濟腹地的運輸網絡規劃及上下游產業之間的互動協作。世界上先進的港口,都已開始探索面向未來的港口發展新模式轉變,包括鹿特丹、新加坡、迪拜,也包括我們自己的上海港。”他說,港口發展關注的焦點已從控制資源為主的內部流程優化,轉向管理資源為主的港口生態圈優化。港口物流的驅動力量必須從“客戶價值最大化”,轉為“生態圈價值最大化”。
針對南京港口物流生態圈的建設,張建衛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是把握好與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關系,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將南京建成通江達海、貫穿南北動脈的物流樞紐;其次是處理好自身運營與經濟腹地港口網絡協同的關系,找準南京港的差異化定位,將港口網絡與內陸走廊連接起來;第三是處理好港口物流運作與節能環保的關系,理順港口物流運作流程,推廣新能源使用,監管廢氣排放。
高鐵港:打造一體化網絡,輻射安徽蘇北浙西
“1978年,我第一次從上海到南京,花了9個小時。現在,坐高鐵只要1個小時就到了。”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德能說,高鐵將成為中國城際客運交通的主要方式,高鐵經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去年底,我市已擁有朝向周邊6個方向輻射的7條線路,成為長三角與內陸聯系的關鍵樞紐。但是,由于南京地處行政區劃邊界,7條對外交通走廊中有4條直接進入安徽,一條進入浙江,區域協調較為困難。未來,能否構建輻射安徽、蘇北和浙西的一體化交通網絡,吸引及培養出高素質外來人口,是一個關鍵因素。專家建議,南京應該鞏固長江沿岸腹地,拓展北部腹地,跨行政區整合交通設施,構建多層次交通網絡。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