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簡介
漯河雙匯物流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匯物流)是雙匯發展母公司香港萬洲國際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冊資金7000萬元,總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是國內大型專業化公路冷藏物流公司,國家AAAAA級物流企業。
自2003年以來,雙匯物流相繼在黑龍江、遼寧(阜新、沈陽)、北京、山東、內蒙古、河南(漯河、鄭州、濟源、周口)、四川、江蘇、上海、安徽、江西、湖北(宜昌、武漢)、廣西、廣東、陜西等地相繼成立了20個省級公司、5個辦事處,形成了集冷藏公路貨物運輸、倉儲、區域配送、網絡貨運、商貿、汽車銷售、汽車修理、信息化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物流服務平臺。目前,雙匯物流擁有冷庫20多萬噸,常溫庫、配送庫185600平方米,鐵路專用線4條,自有車輛1000余臺,整合社會車輛十多萬臺,日運能達到15000噸以上,年發運量突破500萬噸。
雙匯物流作為中國雙匯配套產業,一方面肩負著保障主業運輸服務的任務,另一方面整合集團內外部資源和第三方客戶業務資源,做大外部業務。新時期,物流業迎來高質量發展,雙匯物流將圍繞萬隆董事長提出的“六個結合”,主動適應新形勢,引領行業新發展,推進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物流提質增效。一是不斷實施信息化與智能化改造升級,推廣智能管車系統、車貨匹配平臺、安全協同服務系統等,發展智慧物流;二是加快現代化物流園區建設,計劃圍繞鄭州、北京等建設九大區域配送中心,實現倉儲、干線調撥、區域分撥、城市配送、線上B2B平臺交易、線下產品展示、體驗、交易、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功能;三是大力發展外部業務,積極拓展擴大第三方業務范圍,開展運作汽車貿易、汽車后市場、商貿等業務,實現由企業物流向現代化物流企業轉型升級。
二、建設背景
雙匯物流作為國內大型的物流企業,在承運內部業務全流程中存在工廠計劃下達不及時、物流派車效率不高、裝貨卸貨超時、運輸延誤、交接異常等各種非常規的狀況。目前,以上異常情況均是通過人工電話核實、反饋,無法在任務執行過程中真正有效的進行監管。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實現供應鏈信息化、智能化已經具備條件,同時雙匯物流轉型升級也需要加快借助科技手段加快供應鏈全過程管理的科學性、預見性、先進性。
雙匯物流供應鏈預警系統是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對供應鏈全程進行在線監控,對監控過程中不規范、處理不及時的問題進行預警或報警,并通知相關部門或人員及時進行處理。該系統通過智能化、自動化數據采集,多渠道、多數據源接入,形成以業務流程為依托的、按照觸發點閾值熔斷機制實現預、報警事件自動化通知,加速相關人員響應速度,及時處理非常規狀況,從而提高供應鏈服務質量和客戶體驗,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
三、建設內容
(一)業務流程
雙匯物流供應鏈預警系統涉及到計劃下達、物流派車、司機簽到、工廠裝車、物流配送、到貨卸車、產品交接、空車返程等流程節點。
(二)技術架構
雙匯物流供應鏈預警系統在整體結構上需要采取水平分層、縱向分塊的結構,有利于系統功能擴展復用、后期維護。
雙匯物流供應鏈預警系統實現了以下報警:
1、ERP任務未及時下發報警:手動錄入運輸任務信息(工廠、車牌號、運營區間、業務類型)提交后下發報警。
2、智能調度超時報警:智能調度系統接收ERP系統計劃單號后X小時未進行智能調度。
3、派車不及時報警:車貨匹配平臺或智能調度系統任務超X小時未進行車輛分配。
4、司機簽到報警:自有車通過載重定位設備+電子圍欄直接簽到(支持使用APP);外部車使用APP,在圍欄內進行自動簽到或者手動簽到。自派車后超過X小時后司機未進行簽到的進行報警。
5、裝車不及時報警:自有車通過電子圍欄+載重設備傳輸重量變動信息判斷裝車;外部車通過電子圍欄+APP(獲取默認的定位及時間信息)點擊開始裝車。自司機簽到后超過X小時后未裝車的進行報警。
6、裝車超時報警:自有車通過電子圍欄+載重設備傳輸重量變動恒定+載重設備傳輸的重量和任務重量差異在5% 以內判斷裝車完成;外部車通過電子圍欄+APP(獲取默認的定位及時間信息)點擊裝車完成。根據不同的產品設定裝車速度,系統自動計算裝車時間,超過時間的進行報警。
7、單證辦理超時報警:系統設定不同的單證辦理,司機通過APP填寫具體的內容后點擊按鈕上報辦證異常信息。
8、裝車后不出廠報警:自有車根據裝車完成時間+電子圍欄進行判斷;外部車根據APP點擊確認裝車完成時間+電子圍欄進行判斷。車輛裝車完畢后,車輛超過X小時未出廠的進行報警。
9、在途異常停車報警:自有車根據車輛安裝的載重定位設備進行判斷;外部車根據APP定位進行判斷。車輛在非卸貨點停車超過X小時的進行報警。
10、單日里程不足報警(自有車):根據車輛安裝的載重定位設備進行判斷(重載和空車都判斷,硬件設備提供軌跡)。系統設定每日車輛平均行駛里程,按自然日統計未達到設定里程的進行報警。
11、未按照規定路線行駛報警(自有車):根據車輛安裝的載重定位設備和智能調度系統規劃的線路進行判斷。
12、在途溫度異常報警:對接智能管車系統,獲取在途溫度異常報警數據進行展示、推送。
13、超時未到預警:系統根據客戶節點里程,按照60KM/小時自動推算到達客戶處的時間,在該時間前1小時,根據車輛平均行駛速度計算是否可以按照要求時間到達客戶,無法到達的進行預警。
14、超時未到報警:自有車根據車輛安裝的載重定位設備+客戶卸貨點電子圍欄進行判斷;外部車根據APP定位+客戶卸貨點電子圍欄進行判斷。車輛超過規定到貨時間到達客戶的進行報警。
15、長期不卸貨報警:自有車根據車輛安裝的載重定位設備進行判斷;外部車根據APP點擊開始卸貨時間進行判斷。車輛到達客戶處超過X小時未進行卸貨的進行報警。
16、卸貨超時報警:自有車根據車輛安裝的載重定位設備+重量恒定+剩余貨量和上傳重量差異5%以內進行判斷;外部車根據APP點擊卸貨完成時間進行判斷。系統根據不同產品類型設定每小時候卸貨噸位,自動計算卸貨時長,超過標準卸貨時長的進行報警。
17、交接異常報警:系統設定不同的交接異常類型,司機通過APP選擇異常類型,并填寫具體信息上報后進行報警。
18、私拉回程貨報警(自有車):通過載重設備傳輸重量變動信息判斷(超過X噸報警)。沒有安排任務的車輛判定有載貨的進行報警。
19、無任務空返車輛走高速報警(自有車):通過載重定位設備傳輸定位信息判斷。
20、無任務空返行駛線路異常報警(自有車):根據調度部、業務部安排任務的起點作為空返的終點,車輛行駛線路偏差過大進行報警。
21、自有車停置超時報警(自有車):通過載重定位設備傳輸定位+自有車任務情況判斷車輛是否停置超時。
22、違章頻次高報警(自有車):根據違章查詢系統對比分析自有車違章數據。
23、安全駕駛報警(自有車):對接安全系統系統,獲取車輛在途安全駕駛異常事件數據進行展示、推送。
四、實施中的主要困難及解決措施
雙匯物流在實施項目時候,主要存在以下困難:
u 使用者對系統的理解不夠深入,產生畏懼或抵觸心理;
u 實施計劃安排不當;
u 實施方和應用方的溝通不順暢。
如果對實施中的風險認識不足或規避不力,可能會造成負面效應,如應用效果不大或影響了正常業務等,而選擇具備專業、豐富實施經驗的軟件商可以避免企業損失,雙匯物流實施供應鏈預警信息化系統時,充分進行考察,最終和百度公司進行合作,從項目實施小組的組建,到實施計劃的編排和執行,都制定了一套實用的規范流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項目管理、控制項目進度、確保整個實施過程都按照預計的時間表進行。
任何項目都存在風險性,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而風險管理機制是降低和化解風險的有效手段。雙匯物流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對于項目的監督貫穿于項目的全過程,從規劃、準備、實施到系統運行。要做到定期評估,監督人員根據項目的實施進度,做實際分析,通過分析發現潛在的問題,及時提出修改建議,指導項目小組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監督的內容包括對工作質量的跟蹤、審核項目實施計劃、跟蹤實施進展、審核實施的階段性成果(如分析報告、設計報告、測試報告)等。力求把項目風險降到最低。
在項目開始初期及進行中、結束后,雙匯項目組成員對項目分階段進行全面考評,包括項目范圍劃定、項目投入時間、人員、資金的合理性、項目成效等,做到任務分解適中,便于考核,充分考慮各種潛在因素的影響。在執行過程中,強調項目按進度執行的重要性,適當留有余地,有效控制項目進度的風險。
五、效益分析與評估
雙匯物流通過實施供應鏈預警信息化系統,提升了供應鏈整體的順暢,提高了工作效率,過去人工紙質記錄、電話溝通供應鏈各個環節相關信息的管理方法,會造成溝通效率低、反復溝通的問題,供應鏈預警系統徹底扭轉了這種局面,通過系統自動報警,減少供應鏈各個環節人員推諉扯皮現象,及時解決了供應鏈運行過程中的異常及不規范等問題。
六、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的主要經驗
經過雙匯物流領導、員工共同努力,項目實施進展順利,在項目的建設推廣過程中有以下幾點體會與經驗教訓:
1、頂層設計:由于系統涉及到公司的多個部門、多級使用人員,各方需求不盡相同。且平臺的建設還需要順應企業轉型升級等諸多要求。所以,在系統設計時,要具有前瞻性、先進性的創新理念與模式作為系統的建設指導。
2、密切結合實際,滿足各方訴求,一線操作者的需求調研非常必要,如果一線操作者認為此項工作是沒有用的、不好用的,都會導致實施的停頓和周期的拉長。
3、在系統實施過程中,有效的溝通非常重要。由于用戶分布在全國各地,無法統一在一個地方實施,為了實現有效的溝通,實施小組建立了多個微信群,通過微信解決多個地點實施的服務問題。實施小組除了通過微信來提高實施效果外,還通過視頻會議、現場溝通等方式進行問題解決。
最新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