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成人短视频,男女羞羞在线观看,毛片大全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不卡一区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案例 > 正文

武漢東本儲運有限公司:電子運單在采購物流領域的應用

發布時間:2019-01-18 13:43:09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一、企業簡介

武漢東本儲運有限公司是由中國東風汽車工業進出口有限公司,日本株式會社本田運輸有限公司,本田技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上海神越實業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一家專業第三方汽車物流公司,主要為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提供全程物流服務,業務范圍涵蓋汽車制造整個供應鏈,管理各類運輸車輛4000輛。隨著2016年東風本田產銷突破57萬臺,公司營業收入也創歷史新高,營業利潤實現新的突破。

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入廠物流、廠內物流、整車物流和備件物流,此外還承接容器返還業務。自成立之初,公司就不斷加大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通過信息化手段來優化物流業務管理,目前信息化管理已覆蓋絕大多數物流業務。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使得公司多次獲得地方政府及行業協會獎勵,先后多次榮獲“汽車物流創新獎”、“物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并連續四年被評選為“ 湖北省物流企業30強”。2015年4月,被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評選為“武漢市首批服務業重點行業領軍企業”,2016年5月,榮獲由人社部及中物聯聯合頒發的“全國物流行業先進集體”,并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

二、實施信息化之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零部件運輸領域,公司早于2010實施ILMS入廠物流管理系統。系統根據運輸線路和取貨貨量自動計算生成運輸任務單,由承運商登錄系統進行填報車號。每張運單上記錄了承運商、車輛信息、出發地、目的地等信息。在運輸過程中,隨時可以通過運單號查詢運輸任務的詳細明細、積載率、起止時間等信息。在運輸任務完成后,通過掃描運單標記任務結束,作為后續與承運商對賬及結算的依據。運單承載的各類信息貫穿于整個運輸過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公司精細化管理要求的提高,運單的使用也日益規范和成熟,但同時也給相關部門帶來了相關問題和挑戰,體現在如下幾點:

(1)紙質單據管理復雜

運單按趟次來發行,每車每趟一單。目前日均運輸趟次超過1000次,每趟運輸任務啟動前都要打印一式多聯的運單,規范化的管理有時候會出現司機為了完成運輸任務,先去運單打印點獲取運單,再去執行運輸任務的情況,為真正的運輸任務執行制造了麻煩。此外,公司業務要求各個作業環節都需要掃描紙質單據上的條形碼,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單據污損造成條碼無法掃描時有發生。

(2)對賬繁瑣

每個月,司機將需將紙質運單交到承運商結算員匯總,再由承運商與公司零部件運輸科進行紙質運單與系統運單的復核確認,數量眾多的紙質運單,使得每月僅統計對賬就需要數個工作日。

三、信息化實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與解決措施以及信息化建設的組織、推進和深入

(一)信息化實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與解決措施

(1)技術開發難度大

電子運單為公司首次嘗試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主要使用對象為承運商的調度及司機,在取貨端提供申報出發及到達,并與公司品質系統進行集成,實現品質異常實時申報。由于公司合作承運商數量眾多,司機及調度人員分屬不同公司,這就要求系統充分考慮系統架構、移動端機型適配、用戶體驗等各種問題。在項目組成立之初就確定了項目周例會制度,集中討論項目過程中遇到的業務疑問與技術難點,良好的溝通機制最大限度保障了系統功能設計的合理性與可擴展性,及項目的推進進度。

(2)業務過渡期陣痛

試運行初期,紙質運單與電子運單并行,運單掃描及結算對賬仍采用紙質運單方式,電子運單主要用到異常申報、供應商端的車輛出發到達確認功能。試運行中期,部分承運商切換電子運單方式,運單執行過程中掃描app顯示的運單條碼,對賬結算采用PC端雙方確認的系統數據,其余承運商仍沿用紙質運單方式。這種混合模式給我公司運單掃描人員、結算對賬人員、承運商管理人員都帶來了一定的混亂。根據試運行狀況,業務科室及時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糾正,保障了系統數據的完整和規范,為后期全面推廣到全部承運商范圍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信息化實施步驟

項目建設劃分為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16年1月,項目需求調研及立項,為期1個月。

(2)第二階段:2016年2月-2016年7月,需求細化及確認,業務流程設計,系統架構設計,系統流程設計及確認,這項工作難度較大,跨度較長,為期6個月。

(3)第三階段:2016年8月-9月,系統聯調、用戶測試、用戶培訓、系統試運行環境部署,為期2個月。

(4)第四階段:2016年10月-2017年1月,系統試運行,為期4個月。

整個項目建設期限為13個月。

(三)功能簡介

電子運單功能,實現了運單的無紙化,主要有四個功能:司機可查看下達的運輸任務,及運單的執行情況;供應商起點的運單申報出發到達;司機主動申報異常及查看異常回復;在部分倉庫入廠車輛排隊的進廠主動通知。

部分功能界面demo如下所示:

司機通過app申報車輛出發和到達,彌補了供應商起點的運單掃描數據缺失,通過手機定位信息來匹配供應商位置柵欄,從而判斷數據的有效性,保障了數據的真實性。對于在途運輸中發生的異常,司機通過app主動申報,可以實時拍照或選擇上傳現場圖片,系統會立即將異常信息通過微信及APP推送到東本儲運異常對應人員和相關承運商人員,隨后司機可通過app查看異常處理結果。

詳細功能介紹略。

四、信息化主要效益分析與評估

(一)信息化實施前后的效益指標對比分析

(1)運輸指令實時傳遞下達

項目實施后,司機、調度不再需要圍著一張紙質單據東奔西走,手機即可實施接收運輸指令。

(2)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紙張、打印機、耗材的減少使得運輸管理的財務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由于近年來智能手機及4G網絡的發展,使得電子運單的推行得以順暢實施,管理的時間成本得以顯著下降。

(3)高效的異常反饋機制

經過與品質系統、微信企業服務號的集成,實現各種品質異常第一時間得到處理,避免了由于品質異常處理延遲造成的生產緊張。

(4)對賬效率提升

承運商在系統進行電子對賬確認,分擔了月末集中對賬的壓力,也減輕了以往紙質運單的收集、復核所帶來的額外工作量,人員作業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二)信息化實施對企業業務流程改造與競爭模式的影響

電子運單功能的實施給企業現場作業帶來了積極作用:

(1)降本增效

電子運單的成功應用,不僅降低了辦公用品的費用支出,更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新技術的引入,倒逼企業管理人員對業務流程再思考、再優化,帶來的是人員工作效率的提高,公司生產力的提升,企業效益的增加。

(2)系統對外適度開放

在業務系統壓力范圍內,保障系統安全的前提下,適度對司機開放部分功能,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司機可以自助查看運單掃描情況,督促我公司人員及時進行系統掃描,避免了數據漏掃,保證了掃描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司機主動申報供應商起點的出發到達時間及在線異常申報,對系統數據補全起到了輔助作用。

(三)信息化實施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用

東本儲運通過實施電子運單功能,強化了運單執行過程監管,有效提高了相關人員的作業效率,解決了用戶部門提出的問題,并在確保生產線邊零部件的按時按需供應前提下,改善品質。通過系統化手段解決問題,也引領公司在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走的更遠,保持在行業的技術領先。

五、信息化過程中的主要體會、經驗、教訓

信息化項目的建立,一般包括項目立項、需求調研、系統開發、功能測試、上線導入、后期維護等步驟。項目要想成功,取得預期的效果,一個好的開頭不可少,再輔以中間過程監管,才能做到開好頭、把好關、結好尾。結合此次電子運單項目,其中的經驗體會有如下幾點:

(1)開拓思維大膽創新

在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人員要與時俱進,理念創新,擁抱互聯網。公司決策指明了項目的大方向。通過開發手機app并關聯企業微信服務號主動消息推送,既具有實用性,又滿足了時效性,切實解決了業務部門的問題。同時完善的系統數據,也可以帶來附加價值。比如倉儲部門可以通過車輛運行數據合理安排卸貨對應,運輸部門可以通過線路頻次、積載率等數據進行線路優化,降低運輸成本。

(2)系統推進建立考核機制

系統從無到有,只有通過不斷使用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手機app和企業微信的引入,勢必會改變司機現有的作業習慣,可能會遭到部分司機的抵觸。通過建立完善的承運商考核機制,可以約束承運商,規范的使用系統。對于用戶提出的合理建議,系統快速進行迭代更新,可以提升用戶的參與感和滿意度。

六、項目的應用推廣意義

本項目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拓展了系統的使用渠道和覆蓋范圍,對業務科室分析和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帶來的不僅是操作的便捷性還有工作效率和生產力的提升。對同行業及同類型應用場景具有拋磚引玉作用和推廣價值。

作為項目成果,電子運單系統的應用效果有目共睹,未來隨著東風本田二工廠能擴和三工廠的建成,將在更大范圍內應用整套管理模式。
 

首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三亚市| 华亭县| 资兴市| 天等县| 楚雄市| 安义县| 盐山县| 南京市| 永顺县| 侯马市| 咸阳市| 城步| 墨玉县| 丹东市| 西安市| 尚志市| 柳江县| 祁连县| 崇礼县| 江都市| 丘北县| 安平县| 林口县| 阳城县| 英吉沙县| 大石桥市| 北安市| 左权县| 郧西县| 佛学| 达州市| 丹棱县| 潢川县| 秦皇岛市| 绥芬河市| 精河县| 聊城市| 台南县| 牡丹江市|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