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簡況
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28日,由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控股、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共同組建。
菜鳥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專注于物流網絡的平臺服務。通過大數據、智能技術和高效協同,菜鳥與合作伙伴一起搭建全球性物流網絡,提高物流效率,加快商家庫存周轉,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提升消費者的物流體驗。
菜鳥的使命是與物流合作伙伴一道,致力于實現中國范圍內24小時送貨必達、全球范圍內72小時送貨必達。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已經進入日均包裹1億個的超級繁忙時代。物流行業引入智能、開放的互聯網協同模式,而非傳統自建模式,才能更好適應未來的物流需要。
菜鳥的商業邏輯是搭建平臺,讓物流供應鏈條上不同服務商、商家和消費者可以實現高效連接,從而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務品質,降低物流成本。通過菜鳥與合作伙伴的努力,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已經覆蓋224個國家和地區,并且深入到了中國2900多個區縣,其中1000多個區縣的消費者可以體驗到當日達和次日達的極致配送。
以歷年天貓雙11為例,菜鳥網絡成立以來,通過智慧物流的提升,雖然單日物流訂單量從1.52億攀升到8.12億,但是配送1億個包裹的時間卻從9天下降到了2.8天,創造了世界物流業的奇跡。
2022年前,阿里巴巴和菜鳥網絡還將投入1000億元升級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加快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2.企業在實施信息化之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物流市場中的快遞、快運業務已經進入紅海時代,相互比拼的就是“提供極致的物流服務體驗”,極致的服務體驗離不開物流系統自動化能力的支撐,而主流物流公司針對業務全鏈路的自動分撥調度環節主要依靠GIS系統實現,通過管理人員在GIS系統上繪制規劃各網點及人員的業務區域范圍,然后根據下單客戶填寫地址進行匹配解析并自動路由到所屬業務區域,這種操作模式存在核心問題如下:
2.1企業自身數據質量問題
? 無權威地理數據:中國行政區信息變更快(尤其四級街道/鄉鎮),物流企業無法及時響應政策變化,導致客戶填寫行政區劃信息不存在阻斷下單,急需一種能根據國家政策及時更新且數據在行業內權威標準的行政區劃查詢服務。
? 無地址標準化能力:客戶填寫地址質量較差,影響后續處理自動化水準,急需一種地址標準化服務能有效提升用戶填寫地址質量。
2.2 GIS系統技術瓶頸問題
? 無完善的繪圖體驗:業務區域畫不好導致分單不準,急需一種輔助繪圖能力的服務實現繪圖無重疊無縫隙,提供海量公共背景空間數據,規范業務區域繪制流程,輔助決策。
? 網格管理不智能:當前基于大數據算法的分單服務無法隨公司業務調整變化而及時快速響應,導致二/三段碼計算不準確,不平穩,急需一種大數據深度學習服務能根據公司業務變化而快速自適應。
2.3無通用解決方案:需要一類服務一套解決方案同時滿足 快運物流、快遞 兩大細分市場。
以上核心問題,造成企業運營成本大幅上升、客戶服務滿意度下降等諸多問題。
3.信息化進程
實施會遇到的主要困難如下:
3.1需求漫延問題
問題描述:部分需求出現漫延
解決措施:嚴格遵循需求變更流程,任何新增需求進行評審備案,對于緊急出現的需求不盲目上線。
3.2運維支持問題
問題描述:系統中的地址圍欄繪圖服務屬于功能復雜,隱性功能多,所以一般靜態圖文形式的系統操作文檔較難講解清楚,容易造成操作人員無法短時間熟練掌握全部功能,發揮服務最大效益。
解決措施:系統功能建設過程中,不但考慮需求滿足度也特別注重人機交互體驗設計,化繁為簡,做到“無文檔操作”,降低學習門檻。
3.3數據接入問題
問題描述1:項目建設前,企業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地址庫,但與國家標準不統一,而且接入最新地址數據源后,數據整合難度大,無法對歷史經營數據進行全部替換升級。
解決措施1:輸出“四級地址建設方案”,建立映射層,風險最低為原則,改動行政區劃信息,原則上以不影響業務為標準。
問題描述2:因為分單算法采用大數據深度學習機制(多層神經網絡),初始化及測試的樣本數據量大,受網絡傳輸速度限制,每個城市初始化工作周期長,影響全國上線計劃
解決措施2:采用分城市并行模擬運行機制,對未正式上線城市,可以提前發布上線,只會獲取每天全網運單流量,不會采納測試計算結果。
本次項目建設主要解決物流企業各環節分撥調度不準問題,但再玄妙的分單算法引擎也是建立在標準質量良好的數據基礎之上,所以推進步驟是先完善基礎功能,實現業務數據質量的提升,然后優化提升分單算法引擎,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png)
圖1 菜鳥物流系統構成
? 第一階段
? 智慧地址規則管理系統包含“地址庫服務開放平臺”、“地盤SDK”兩個部分。
? 接入地址庫服務開放平臺API,全渠道入口地址標準化提升
? 接入地盤SDK產品,GIS繪圖體驗提升,業務區域無重合、無空白、無縫隙
? 零擔調度、快遞補碼等服務試點城市指標提升
? 第二階段
? 收派地圖網格化管理,將收派區域按照貨量、面積等參數分割成最小攬收單元,由最小單元組成快遞員攬派范圍
地址標準數據的推廣是“由內而外”,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png)
圖2 菜鳥物流系統架構
第一步 對內,企業內部管理:
? 建設一套數據模型及規范,建立一套有物流行業特色的地址概念模型,幫助GIS項目各項服務指標提升達成,有自行延續和執行能力。
? 構建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建設行業內唯一權威標準的四級行政區劃數據庫,實現“永不過期的地址庫”,提供及時更新的國家行政區劃數據,提升德邦物流全鏈路執行效率與水準。
? 第二步 對外,外部消費者使用:
? 優質的客戶體驗:支撐跨平臺多終端的地址組件選擇,99%客戶可以精確選擇歸屬地址,并與快遞全網70%單量地址標準保持一致,與阿里等主流電商系統無縫對接,實現絲般順滑。
4.信息化主要效益分析與評估
4.1經濟效益
1、 技術方案具備普世性,快遞分單、零擔調度的服務指標月環比提升40%,部分城市分單準確率達到99%以上。
2、 業務模式創新,降低人員成本,企業運營成本年同比下降60%。
4.2管理效益
1、 一套完整規范的物流可視化繪圖標準方案,同時滿足快運、快遞管理人員按照組織機構層級進行管控,保證所有系統操作人員按照相同的標準繪制出質量相同的業務區域多邊形規則,工作效率提升50%。
2、 實現物流企業 經營業務 轉變為 經營服務,經營產品 轉變為 經營質量的改變,實現運力網格化、平臺化,業務管控更加精細化。
4.3社會效益
1、 建立物流行業地址標準,依靠龍頭企業成功案例,提高地址標準覆蓋度,從而實現所有物流公司遵循統一標準,避免非標準化的信息在物流鏈路各環節流通時因信息標準不一致所造成的資損。
5.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的主要體會、經驗與教訓,有何推廣意義
5.1主要體會
地址類企業項目建設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大部分物流企業忽視了地址的重要性,近些年龍頭快遞企業越來越注重物流服務體驗,然后地址解析不準就沒有體驗可講,因為系統需要對這些非標準化的地址信息作解析。而面對同一個末端地址,不同用戶填寫的信息描述往往是不同的,這就會大大降低地址解析、識別和使用的效率及準確性,在末端小件員進入社區、村落、居民區等派送包裹時就只能人工分配承包區及規劃路徑,效率在這一段會非常低。
目前第一梯隊的快遞公司已經開始重視并嘗試解決此類問題,但因自身IT瓶頸、數據匱乏等諸多原因,無法有效解決。通過本次項目合作,利用菜鳥網絡的標準地址資源和技術積累,對物流公司提供的一整套解決方案,依托權威的基礎地址數據和靈活高效的計算方法,從物流下單源頭進行地址標準化從而滲透到各個鏈路環節,對業務全流程管控進行優化,改善提升系統服務指標。
5.2推廣意義
菜鳥網絡的目標是搭建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實現以數據為驅動的社會化協同平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提升消費者的物流體驗。
實現真正社會化的數據協同,必須要鏈接各個物流要素,那么地址就是“鏈接方式”的關鍵手段之一,建立行業地址標準勢在必行,菜鳥地址庫使命是建設全中國最完善、最規范的地址庫。可把菜鳥地址庫的地址數據應用于物流行業,如路由策劃、線路優化、包裹分揀、最后一公里派送等;同時基于大數據分析,形成基于地址數據的商業產品,如商業地址選點等產品和服務。
如何把社會化的物流企業聚集到這張網絡內,那么本次項目就是一次非常意義的方案探索,通過智能地址技術解決企業核心鏈路痛點,不解決企業就無法快速成長,甚至面臨被淘汰危險,通過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建立服務生態,建立雙方信任,實現資源共享,伙伴互惠共贏。
6.本系統下一步的改進方案、設想,以及對物流信息化的建議等。
智慧地址規則管理系統未來建設方向,實現 “業務管理一張圖”,具體內容如下:
1. 產品輕量靈活、可嵌入
2. 全球專業領先的地圖繪制能力
3. 精準海量的公共數據(物流數據視角)。
4. 智能網格分單引擎(基于深度學習框架,實時觀測業務變化,實現秒級更新響應)
6.1產品使命
為提升消費者物流體驗、商家/CP降本提效提供基于地址解決方案
6.2產品愿景
全球化、高精度、多內涵的地址數據庫
面向物流全鏈路高品質的地址產品體系
最新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