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物流指聞在其溝通會上與盒馬物流總負責人紅方(花名)做了深度交流。溝通會上也提到了這段時間業內最關注的一些問
.png)
.png)
以本次交流為契機,我們也為大家梳理出了盒馬的物流體系。
一、盒馬物流之形:去中心化的網絡
據紅方介紹,盒馬基于新零售的物流體系是一套全新設計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網絡。跟以往比,這套網絡不是細節上的優化調整,而是完全不同的架構。首先從整個網絡上看,分為三層,即供應商—DC—客戶。
.jpg)
1.采購
盒馬的商品堅持原產地直采+本地化直采兩種方式相結合。
原產地直采方面,盒馬的團隊會從世界各地引進最優質的生鮮產品。國內直采則結合實際情況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單品的,比如贛南橙、阿克蘇蘋果,這樣國內有成熟基地的,我們會前置到基地做品控,做采購,整批發到我們的加工中心。第二種,比如說蔬菜、肉類,這種品類則基于本地采。跟本地相關企業合作,早上采摘下午送到門店售賣”。
值得一提的是,盒馬銷售的部分商品,已經實現了與天貓的統一采購。
2.DC
據盒馬介紹,由于其以生鮮為主,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常溫或低溫倉庫外,還有具有自身特色的DC。“比如說蔬果加工中心,我們會做商品質量的檢驗、包裝、標準化。其實我們售賣的蔬果類的標準化產品,都是蔬果加工中心做的。除了這個,目前我們還在推活水產暫養的基地。比如說國外飛機過來的波龍、帝王蟹,我們都會做短期的暫養”。
3.店倉
這張網絡的第三層是離客戶最近的門店,盒馬內部稱之為“店倉”。
從傳統的供應鏈層級看,店倉即為其FDC。從所承載的功能來看,它既是前置的物流中心,同時還承載著銷售、餐飲等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互動體驗。這種形式下前面是店,后面是倉,人員和場地均做復用,無論人效還是坪效都大大得以提升。同時由于線上線下的融合,“線下門店已能夠覆蓋所有的日常運營成本,線上完全是增量”。
其實,此前業內也有人嘗試做前置倉,但是由于沒有線下參與聯動,沒有線下客流,倉就是倉,相比盒馬的店倉模式,效果大打折扣。據悉,目前這張網絡已經覆蓋了北京、上海大部分區域,未來將繼續拓展。
很多人會認為這張網絡很容易被模仿,但盒馬并不這么想。因為以上看到的只是形,最關鍵的是其神,紅方將之概括為五化。
二、盒馬物流之神:四個智能化,一個自動化
“新零售新物流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說店倉一體,有了懸掛鏈就行?我們內部認為這個是表面的,新應該是基于大數據,基于移動互聯網LBS的分析”。基于此盒馬推出了四個智能化,一個自動化,從而帶來分布式網絡里最核心的——前置倉的物流能力的提升。
.jpg)
具體分為以下幾點:
1.智能履約集單算法
什么叫履約集單算法?原來是一單一送,像生鮮外賣,服務體驗很好,但不劃算。而基于線路、時序、客戶需求、溫層、區塊以及整個POI的智能履約集單算法則實現了最優的訂單履約成本:在算法指導下系統把訂單串聯起來,并且保證串聯出最優的配送批次,實現多單配送。
2.智能店倉作業系統
如前文所述,盒馬是店倉模式,這就注定其與傳統的門店商超不一樣,它會更像一個物流中心。傳統的門店不管貨位,庫存也做不到實時監測,但盒馬卻有一套足夠智能的店倉作業系統,這套系統不僅知道貨位在哪里,任務怎么派,并且還能對不同工種之間進行調動。
3.智能配送調度
新零售新物流一直說重構人貨場,在整個配送物流行業也一樣。在紅方看來,這里的人貨場可以分別這樣理解:
“配送員的位置在哪里,他的技能是什么樣,對哪類商品哪類訂單,哪個區域更熟悉,這是人。貨的話就是我們的訂單,批次、包裹。我給他的是一個批次,肯定不是一單一做。一單一做這么低效的方式,只有在外賣或者是超強時效的場景里去做。場就是他的位置,他現在在哪里,他送完下一單他要去到哪里”。
這三者之間做一個調度,最優匹配,實現配送的效率的最大化。
4.智能訂貨庫存分配系統
門店最貴的是什么?一個是人力,一個是場地。如果鋪了不該鋪的貨,就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基于這兩點,盒馬打造出一套智能的訂貨庫存分配的系統:一方面是盒馬門店的歷史銷量;另一方面則是依托淘系數據。依靠這套系統盒馬可以做到不同區域商品分配的預測。
“怎么衡量呢?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區域有多少次點開這個頁面,頁面跳轉成交的比例如何,我們做后臺數據的演算,不斷的迭代,不斷的優化,去達成智能的庫存分配。前置式的分布網絡好像大家都可以去學,但是庫存鋪的足夠好卻不是人人能做到”。
5.自動化設備
除了智能化以外,盒馬的每個門店里還大量的使用自動化設備。大家所熟知的是在前場看到的懸掛鏈,其功能在于一個是輸送,另外一個是揀選合流。
三、盒馬物流的優勢在哪里?
了解完盒馬的物流體系,我們不由得思考其與傳統模式差別在哪?又有哪些優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梳理下B2C下的物流模式。
B2C下的物流其實是由倉到客戶的端到端模式。從過往來看,較好的滿足了客戶需求,但是它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頻繁的分倉拆單作業。以至于雖然其客戶體驗依然很好,但是長尾拉的很長,備貨備了很多,時效上未必保證,成本高且履約鏈路復雜。
再看盒馬的物流模式,其物流鏈路雖然也是從端到客戶,但是差異在于盒馬把FDC前置到了離客戶三公里的地方,整個鏈路也被分為了兩段:第一段從DC到店,這是B2B;第二段是由店到客戶,這段才是B2C,最小顆粒度也是在這一段出現。而前半段也帶來了規模效應和運輸效率的提升。
這樣就為盒馬帶來4個優勢:
1.速度快
因為只做3公里,離客戶最近,所以速度足夠快,實現了30分鐘送達。“內倉十分鐘,配送20分鐘,三公里的服務體驗,打的就是傳統B2C生鮮里時效不及的點,實現所想所得”,紅方介紹說。
2.全溫層
B2C模式一般來說只做常溫,這兩年開始有了凍品。冰鮮尚沒人能做到。為什么?因為冰鮮對溫度要求很高,稍微波動一點,品質就會發生變化。但是因為盒馬離客戶足夠近,它就能做到冷熱冰鮮的溫度保證,并且不用耗費大量的耗材。
紅方直言,“三公里30分鐘,真正配送的環節只有20分鐘,我只要保證這20分鐘品質能夠達成客戶的需求就行了,所以說盒馬是全溫層”。
盒馬的物流究竟牛在哪
3.品類不僅全,而且精
B2C模式長尾做得特別長,但盒馬不同,其品類全,但選品精。與傳統電商不同,盒馬的理念是從供應鏈端選到最好的商品,直接告訴消費者選什么樣的是最好的,幫助他做消費升級。
4.耗材成本低
傳統的生鮮B2C耗材成本比較高。但是由于盒馬是前置式的網絡,只要用少量的耗材保證短時間內溫層就可以,不需要用大量的干冰、泡沫箱。其中一些耗材還是可循環的,比如盒馬用的箱子只是作為一個運載的工具,是可回收的;同樣冰袋也是可回收的,白天用完晚上放去冰柜里凍就可以了。
四、新萌芽:盒馬云超
就在大家一頭扎進“生鮮+餐飲”盒馬又出了B2C新玩法——盒馬云超已經開始在上海、北京低調運營。
對于盒馬來說,生鮮僅僅是其一個出入口,其既有生鮮賣場,又是一個電商平臺。相同的是在這兩個版塊,盒馬都要做,且做出了物流供應鏈的創新:
傳統B2C模式中間有配送站,先到配送站再到客戶。盒馬云超配到的則是門店,門店里設有一塊分揀區,在這里完成分揀后直接發往客戶。
此外,采購環節盒馬同樣做了創新:云超做精選,不做長尾,目前SKU數20000個左右,比盒馬鮮生實體店多出了廚具、日百、美妝、成人等品類,在上海門店上線運營后,日訂單量已將近兩萬單。
侯毅說,生鮮是線上線下全部渠道流量的最大泉源,也最具粘性的。盒馬便是要以生鮮為抓手,用剛需的高頻商品帶動利潤更高、空間更大的低頻商品,朝更廣的品類和效勞縱深拓展。
“讓遠親更近,讓近鄰更親”,依靠自身的物流供應鏈優勢,盒馬正以用戶為中心,重構三公里生活區,作為阿里新零售的排頭兵,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拭目以待。
最新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