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
大連國產零部件海運調達模式導入
1、項目背景
1.1項目的提出
作為東風日產“北上”戰略的重要布局,大連工廠與現有的廣州、襄陽、鄭州三大生產基地實現了東風日產南北縱橫全新格局。首款P32R車型是作為平衡車型在大連、鄭州兩地生產,供應商多數落戶在華北、華東地區,迫切需要解決從南方向大連長途運輸的課題,而且需要盡可能削減長途運輸帶來的昂貴調達物流費用。同時,大連工廠地處大連保稅區,如何充分利用便利的海運物流條件,實現南北海運對流降低成本成為了工廠投產前重要的創新課題。
傳統國產零部件運輸主要依靠集裝箱海運和內陸干線公路運輸兩種模式。其中集裝箱海運,大連地區集裝箱線路主要為原材料和大宗物資轉運線路,加之工廠建設初期貨量少,汽車零部件往華東運輸的集裝箱費用偏高。而內陸干線公路運輸,受到東北冬季季節氣候影響,內陸干線道路條件差、雨雪擁堵嚴重,無法滿足工廠生產件運輸納期短、交貨時間精度要求高的需要。
基于上述考慮,在大連工廠投產的前一年,SCM部聯合IS、采購組成CFT團隊(以下簡稱項目組),對大連國產零部件的長途運輸進行專項研討。期望通過導入物流新技術來突破傳統運輸模式,克服東北季節氣候變化、長距離運輸道路問題、社會交通問題等影響,為大連零部件運輸的成本遞減、品質保障做貢獻。
1.2國內外現狀
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國內運輸業務中80%為卡車運輸。而鐵路運輸多被用做卡車運輸的補充服務,受自然氣候影響較大的水運除了少數主機廠如上海通用應用外,主要還是用在了進口零件的運輸上。在卡車倚重型的物流結構中,因運輸車輛、運輸路線、運輸貨量靈活多變,運輸過程可視、交期可控,能有效的滿足主機廠的零部件同期化供給要求,但運輸費用卻較鐵路、水路運輸更高。
為降低運輸費用,上海通用汽車是國內首家采用國產集裝箱近海海運、江運調達運輸的公司,運輸規模也屬于國內行業最大。自2003年運營以來,開發運用了適用于近海運輸的包裝及防護方式,并實現了集裝箱裝載仿真系統開發。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導入海運模式,目前日本日產已擁有4條滾裝船,實行零部件甩掛模式,并與商品車共用滾裝船,主要在追浜-九州“大動脈”航線對流運輸。
但是,集裝箱運輸雖已實現標準化,但是作業環節多,應用的作業設備多,如何提高集裝箱作業效率對主機廠來說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日本的滾裝甩掛運輸方式雖已成熟,但國內甩掛車輛標準化程度低,且支持甩掛運輸的相關法規還需進一步完善,導致此種模式在我國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難。
針對集裝箱運輸和滾裝甩掛運輸存在的問題,結合大連工廠地理位置、供應商分布情況,基于APW的理念以及調達物流的特性,在國內汽車主流廠商及東風集團內大連工廠首家采用滾裝海運輪渡與公路聯運模式,進行生產用國產零部件批量調達取貨運輸,在滿足法規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效率的提升及成本的遞減。
2、項目詳細內容
2.1總體解決思路
2.1.1問題解析及方案確立
通過對大連工廠所面臨的運輸問題及國內外現狀的對標研究,項目組通過頭腦風暴法以及親和圖的方式將該問題簡化如下:
.png)
表1 問題描述及對策
在此基礎上,項目組確定建立以調達物流的循環取貨為基礎、公路運輸與近海滾裝輪船聯運的聯運模式,進行生產用零部件批量調達取貨運輸。
于是,根據P32R供應商分布特點,分別以華中/華東供應商圈、華南供應商圈為發貨點,構建以下兩種運輸模式:
模式A:華中、華東、華北供應商生產的零部件,采用通過煙臺-大連輪渡模式進行多式聯運調達運輸。
模式B:華南供應商的零件進行區域集貨,按照集裝箱班輪模式進行調達運輸。
.png)
圖1 兩種物流模式
2.1.2 QCT分析
為確保方案可行,我們對兩種模式進行了QCT分析:
.png)
通過上表可見,兩種模式在Q/C/S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2.2詳細方案設計
圍繞這兩種模式,對現有的零部件訂單系統進行適應性開發、零件包裝方式進行創新性設計、并根據需求進行PCC部品集散中心建設。在系統開發、包裝設計等過程中,不斷的測試、分析及試運行,逐步進行優化。
2.2.1 運輸路線的確定
在近海滾裝運輸與公路聯運的方式中,海運的路線相對固定,但是從華中/華東、華南供應商圈出發的公路運輸卻有非常多的路線選擇。路線選擇的關鍵在于優化運輸時間、運輸距離、運輸貨量、運輸費用等因素之間的關系。簡而言之,這是一個以運輸時間、運輸距離、運輸貨量、運輸費用等因素為目標的多目標配送問題。為簡化問題,我們選取運輸費用、配送時間為目標,并采用智能仿生優化算法“蟻群算法”進行求解。
1)模型建立
我們將此問題描述為:各供應商與需求到貨位置一定,到貨需求數量一定,到貨時間要求一定,物流車輛載重貨量一定,通過合理安排配送路線和車輛數量,使得配送物流費用及配送時間最短。約束條件:① 任一物流車輛載重貨量不能超過額定貨量;② 需求的貨量各供應商必須送到;③ 各供應商在指定的時間將貨物配送到指定地點。
2)蟻群算法介紹
蟻群算法是從模擬自然界中螞蟻的覓食行為發展而來。螞蟻在覓食過程中,留下引誘其余螞蟻跟隨的信息素,若有路徑距離食物更近,則往返一次所需時間更短,此路徑被路經的頻率高,更易累積信息素,能吸引更多的螞蟻。換句話說,累積信息素最多的路線,即最優路線。如下圖示,由A到B,一開始螞蟻有三條路線選擇,但因中間線路最近,往返速度最快,能累積的信息素最多,最終所有螞蟻都將由中間路線通行。
.png)
圖2 蟻群算法基本思路
按照這種思路,我們基本確定了陸上的物流路線,為保證可行,需要逐一進行驗證確認。
3)路線及流程確認
① 滾裝輪渡+陸運實施范圍及路線確認
.png)
圖3 滾裝輪渡實施范圍確認
.png)
圖4 滾裝輪渡+陸運實施全過程分析
.png)
圖5 重要節點確認
.png)
圖6 華南集裝箱海運過程分析
2.2.2 PCC零部件集散中心建立
通過對廣州-大連集裝箱運輸模式的流程分析,以及船期因素的考慮,必須設置PCC倉庫以保證一定的庫存,應對可能的交貨風險。這里主要通過應用重心法、綜合成本分析法選擇PCC部品集散中心,以實現供應商部品出貨地前移,周度均衡分批交貨要求。
2.2.3 零部件訂單系統開發
按照上述運輸方式,華南供應商集裝箱海運交貨期至少為11天,由于原生產管理系統無法滿足提前7天以上的供應商零件出貨計劃發布。因此必須在C-Partner系統中追加開發國產零件海運出貨計劃預示發布功能模塊,以支持多式聯運模式。
.png)
圖9 運算邏輯分析
圖10 主要功能模塊分析
為與其他零部件區分,還必須對進行多式聯運零件的標簽、收貨單樣式進行改造,改變規則、重做條碼、重新定義部分內容等等。
同時,按照此訂單系統,設定如下的取貨規則
2.2.4 新模式下包裝設計
包裝開發團隊針對海運方式,先后跟日本日產、上海通用、NCIC等已成功采用海運集裝箱運輸的單位進行對標學習,確定了適合DFL現狀的海運包裝方式。
在項目試運行期間,針對集裝箱和滾裝海運部品進行運輸品質逐項排查,對于折疊膠箱、中空板箱、鐵制容器分別進行改善確認,特別是對遠途集裝箱海運包裝進行多次測試,并針對性地重點改善,增加天地蓋和捆綁帶固定。
2.2.5 庫存的精細化管理
按照APW的先進理念,利用5S管理、庫存管理四大原則、CAP-Do循環管理方式等手段實現相關庫存的精細化管理。其中做好現場5S是基礎,四大原則是方法,CAP-Do是管理手段。
1)5S管理
5S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5S管理是一切現場管理的基礎。
2)庫存管理四大原則
庫存管理四大原則是指:
① 固定位置;
② 先進先出;
③ 迅速把握庫存量;
④ 通過MINI.MAX把握緊急程度。
實施四大原則,能夠輕松的發現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維持或者改善。
3)CAP-Do循環
若庫存出現異常,需要分析原因,進行維持、改善或提高。這就需要在日常業務中開展CAP-Do循環管理。
C-確認庫存的變化;
A-發現異常并加以處理;
P-根據實際需求,修改標準庫存或生產計劃;
D-依照新的標準庫存和生產計劃安排生產。
3、實施效果
大連國產零部件多式聯運模式的應用取得了巨大的效果。投資方面,僅系統開發投入189.39萬元;效果方面,考慮船舶資源及包裝設計費用,與預算相比較,單臺調達物流成本遞減達263元。
大連工廠2014年10月投產,當年P32R產量9988臺,即在2014年就節省了調達物流成本262.7萬元。按照此種計算方式,截止2015年12月, P32R產量69817臺,節約調達物流成本高達1836.2萬元,累積節約費用共計2098.9萬元。
另外,多式聯運方式的應用,成功解決了因天氣問題、道路問題、交通問題帶來的納期及零部件品質問題,同時,滾裝海運作為一種綠色物流方式,能有效降低物流環節CO2排放量,深度契合《中國制造2025》戰略,并對樹立東風日產企業形象具有積極意義。
4、總結
由于大連工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首款車型P32R為大連、鄭州兩地平衡生產,供應商多集中在華中、華東和華南。如果按照傳統的公路運輸,將會面臨諸如道路問題、東北季節天氣問題等帶來的零部件品質問題及納期遵守問題。
結合公司自身情況,以APW的先進理念為基礎,在充分分析現狀問題及通用模式、日產本土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采用滾裝海運輪渡與公路聯運的模式,進行生產用零部件批量調達取貨運輸。新模式相對于傳統集裝箱運輸和公路運輸模式,車輛運行更靈活,而且不需要額外的裝卸設備和裝卸作業,作業效率更高;同時能大幅縮短運輸里程,并規避陸路冬季運輸不利因素,有效的降低零部件運輸費用。
實踐證明,新模式已經取得了成功,并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汽車行業全面進入微增長、各主機廠競爭空前激烈的情形下,滾裝海運輪渡與公路聯運模式對于沿海沿江設置有汽車和零部件工廠的制造型企業具有極高的推廣意義。
另一方面,在《中國制造2025》要求進行“綠色制造”及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擴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時代背景下,減少CO2排放,實現綠色物流是各汽車主機廠面臨的新的挑戰,低成本兼具環保的鐵路、水路等綠色運輸方式擴大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東風日產始終追求人、車、環境的和諧統一,致力于建立更具競爭力、影響力的綠色制造。大連工廠滾裝海運輪渡與公路聯運模式的成功導入,便是東風日產積極承擔綠色社會責任、倡導綠色物流的體現。我們相信,這對于其他各汽車主機廠應用綠色運輸方式,同樣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最新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