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4年中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報告》預計,到2015年底,商業保理業務量將達到1600億元,未來三到五年我國商業保理的業務量將達到5000億元。
保理作為供應鏈金融的核心載體之一。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1年,全球保理業務量翻了一番,平均年增長12%。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保理業的增速排名第一,平均年增長達到驚人的96%。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預計2014年我國保理行業交易量突破3萬億,達到3.5萬億元。2018年將達到5.39萬億元。
而商業保理更是皇冠上的明珠,因其行業空間大、適用企業更為廣泛、政策剛剛放開、杠桿率高、最貼合供應鏈等優勢,自2012年以來,商業保理業務規模年均復合增速150%。國泰君安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下半年以來有34家上市公司通過轉型商業保理切入供應鏈金融,且2014-2015年有明顯加速的趨勢。
所謂商業保理,指供應商將基于其與采購商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為其提供應收賬款融資、應收賬款管理及催收、信用風險管理等綜合金融服務的貿易融資工具。商業保理的本質是供貨商基于商業交易,將核心企業(即采購商)的信用轉為自身信用,實現應收賬款融資。
搶跑進行時
有專家表示,原來的商業保理更多局限在大型的生產型或貿易型的國有企業,或者作為上市公司自身進行整個資金管理跟相應資產配置的工具。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商業保理市場的放開,商業保理逐漸為市場所熟知,商業保理公司的數量也呈現出了幾何增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眾多巨頭公司爭相布局這一領域,但商業保理仍然獨具發展潛力。相對于中國的經濟總量而言,我們的保理業務發展是相對滯后的。數據統計,2012年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保理業務總量占GDP總量可達20%,如中國臺灣為19.5%,英國為16.8%,但是我們的占比只有5.47%。這中間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近日,我們注意到,一向專注于在線旅游代理的途牛,也開始將觸角伸向這一領域。2015年9月16日,途牛宣布,其旗下兩個商業保理公司獲批,注冊資金共計13億元人民幣,設立商業保理公司旨在為目前逾8000家合作伙伴,還有包含酒店、景區等在內的其他旅游產業鏈相關企業提供保理服務,滿足更多旅游行業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一年時間內,我們預計可為途牛現有合作伙伴及旅游行業有商業保理需求的相關企業,提供超過10億元的商業保理額度。”途牛金融事業部總經理陳杰表示。
對于越來越多不同行業的公司介入保理,中科招商商業保理CEO王佳云表示,這是好事,“更多企業意識到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僅僅是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的提升,更懂得了要善于利用金融工具來為企業或者說企業服務的客戶來提高粘性、做增值服務。這也是產業升級的表現”。
“但前提是做好自身的主營業務,在此基礎上再去做增值業務”,王佳云稱,“如果主營業務沒有做好,想借保理將主營業務進行轉型,那帶來的結果就不一定是正面的。任何行業都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專業的人想做跨行業的事情,這里面的風險是很大的。”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90%以上的融資都是銀行的債券類融資,這個比例過高。中小企業因抵押物有限,銀行的風控體系如果不改變的話,融資難的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而西方國家,比如美國可能只有60%甚至低于60%,多樣性的資本市場給予了更多的操作空間。
“中小企業對流動性的需求很高,但是利潤卻很薄,他需要靠流動性產生大量的貿易,形成足夠的利潤來抵充前期的成本。舉個例子,一家中小企業的注冊資金可能只有1000萬元,但是在實際貿易中,他一年的流水可能上百億元,這就給了商業保理“施展拳腳”的空間。”上海民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康說。
不是所有的應收都可以做保理
商業保理蓬勃發展的背后,風險事件也時有耳聞。
2015年上半年,陸金所身陷旗下國際商業保理公司2.5億壞賬風波。雖然隨后陸金所發表聲明稱,“平安國際商業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確有一項應收帳款業務目前進入相關法律程序,但是該項目由第三方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完全不受影響,且該項目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但還是引起了一片嘩然。
緊接著,陸金所再一次發布公告稱,平安國際保理根據商業保理的相關管理規范、在其經營范圍內獨立、自主開展經營,自負盈虧。上述應收賬款保理業務作為平安國際保理正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債權糾紛,平安國際保理正在通過正常的司法程序向陜西金紫陽農業科技集團追討債務,并確認平安國際保理與金紫陽的保理業務糾紛不會影響任何陸金所平臺的投資人。
對此,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陸金所此次商業保理公司的大額壞賬,即便和其P2P網貸業務無關,也給行業敲響警鐘,始終保持對風險的敬畏之心。其實,無論何種業務模式類型,都有其各自的風險,重要的是如何充分認識風險、如何進行風險控制。
而王佳云表示,保理公司的風險,最主要的是操作風險。而操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對融資端資產質量的把控,前期應做好盡職調查。針對一些行業和一些特殊的地區,更要嚴格進行風險把控。同時他也表示,事實上,嚴格的有追索權的明保理業務壞賬率將低于銀行抵押融資貸款。
周康則指出,“不是所有的應收帳款都可以做保理,也不是所有的保理都可以證券化。進一步說,不是所有的應收帳款等資產都可以去做或者都可以做成相應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去融資的。”
那么,在具體開展保理業務時,我們該如何做呢?
周康表示,首先,保理應對標的資產進行一個選擇,“中小企業融資,其資產是基于貿易這一層關系形成的,后者說是基于整個一個供應鏈形成的。那么,在整個供應鏈當中形成的應收賬款則是我們的標的資產。它需要有一個足夠大的流動性。比如一家企業,這個月融資1000萬,下個月可能就沒有了,然后等半年才再有一兩百萬的融資需求,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是不會接受的,即便它目前的生產經營情況再好,因為他不具備持續性”。
其次,要考察標的企業的合作對手情況,“如果對手企業是一個超大型的企業,他的存續時間是長期的,而且他與供應商的訂單是以框架協議簽訂的,這種情況下,標的企業即擁有長期的訂單流轉,而長期的訂單流轉則會形成長期的應收賬款”。
最后,對保理資產的評估,“我們會把它定義成一個保理的資產值。這個資產值會有一個相應的風險敞口是不被覆蓋的,需要通過保理等相應的轉讓形式,通過賬戶監管等一系列的風控手段來確定我對這些應收賬款或者未來收益的所有權”。
最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