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5年成立的一呼百應是一家專注于原材料采購的B2B企業。公司主營業務一呼百應原材料采購商城,目前已擁有570多萬注冊用戶,新注冊用戶日增長數達1000。在今年,一呼百應正式上線了原材料陽光采購商城,從簡單的信息展示型的B2B 1.0邁向以在線交易為標識的B2B 2.0,到目前為止,該商城已低調試運營三個月,入駐商城的企業已達4007家,年采購意向交易訂單404億元。
我們跟1688不一樣
“1688是以終端產品貿易為主,面向的是尋求產品批發的商戶;而一呼百應卻是以原材料、半成品、配件等供應鏈產品交易為主,面向的是工廠企業。”戴森認為這是一呼百應跟1688的本質區別。
戴森認為,實際上,不僅是服務企業類型存有差異,在商業模式上,一呼百應與1688,采取的也是完全不同的機制。
他分析說,目前,1688采取的是現在B2C平臺類似的“流量分發模式”,即通過收取賣家費用來提供搜索排名提升、廣告位等服務,是以銷售拉動交易的B2B平臺,服務對象為賣家,即企業的銷售部門。
而與其相反,一呼百應采取的卻是“商機分發模式”。這種模式主要的邏輯是通過平臺上的采購行為數據、供應商數據,把有采購需求的工廠企業的商機以推送的形式推送給的供應商,這是一種以采購拉動交易的B2B模式,服務的對象為生產企業的采購部門。
戴森認為,因為一呼百應特有的商機分發模式以及供應鏈采購交易的特性,“供應鏈產品關系系統”與“供應鏈產品關系庫”成了一呼百應最核心的兩個內容。針對這兩個核心點,一呼百應針對采購商提供了三大特色服務功能:
1.集采:匯集各個小供應商給他們統一采購,把小單變大,從而獲取更實惠的采購價格,從而間接的幫助采購商降低了成本,也幫助供應商提高了市場銷量。
2.代采:幫助信息化程度不夠、采購經驗不足的企業來進行信息匹配(后臺大數據系統)、供應商遴選(提供多個供應商的價格指數)甚至砍價,最終實現最優化采購。
3.陽光采購:在給予采購商提供合適供應商的同時,一呼百應會提供一系列的備選供應商及其采購價格給采購商查看(供應商價格信息在平臺頁面不公開),希望借此達到采購的“透明陽光”。
B2B是“關系”活
跟B2C不一樣,戴森認為,B2B供應鏈采購是具有“強關系”的,所以要跟B2C企業采取不一樣的打法。
“B2C中主要以終端消費品鏈接消費服務的電商形態,是產品與人的關系鏈接,買家跟賣家是弱關系連接,買家只會關注商品,而不會記住賣家。但是,B2B的本質是以企業供應鏈生產到貿易的產業鏈接形態,其核心在于供應鏈產品關系的鏈接。采購商與供應商是強關系連接,而據我所了解,90%的采購商是不會輕易換供應商的。”他說道。
正因為B2B供應鏈采購這種強調“關系”的特性,所以盡管傳統B2B交易從線下到線上轉移是大勢所趨,但企業要改變以“強關系”為基礎傳統交易模式還是有難度的。因此,一呼百應要把線下B2B交易轉移到線上,必須打跟B2C不一樣的“牌”。
戴森分析道,在讓傳統企業“觸網”的道路上,一呼百應采取了不打破傳統B2B強關系的前提下切入其線下傳統采購交易,為B2B雙方提供在線采購管理系統,提供企業“進銷存”等服務,以此來降低交易和采購成本,從而讓這些企業更方便地實現“互聯網+”的升級。
除此之外,針對在線交易的采購商,一呼百應還提供采購額1%的采購補貼,即采購500萬可獲得平臺補貼5萬,通過直接降低采購成本的方式把傳統企業引到線上來。
B2B必須承載鏈條之“重”
除了特有的“強關系”特性外,因為B2B供應鏈采購在產業鏈條上會比B2C更加復雜,其在供應鏈采購鏈條上所背負的環節相對B2C而言要“重”的多。“實際上,B2B企業就是一個服務商,主要職能是為供應鏈采購鏈條上的各種環節提供服務。”戴森說道。
目前,一呼百應最先涉足的增值服務為供應鏈金融。戴森分析道,B2B交易跟B2C交易不一樣,B2B交易的金額較大,所以部分中小企業會向銀行和金融機構進行融資,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清算,這時中小企業就會面臨風控困難這一難題。
而作為B2B企業,一呼百應通過平臺交易數據、用戶對企業的反饋,很自然而然地形成B2B企業的網上征信系統。據此,一呼百應引入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入駐旗下的金融服務平臺“有求必應”,以數據撮合企業和金融機構進行貸款服務,以此降低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
但是,金融服務只是供應鏈原材料采購鏈條上的一小段,實際上,供應鏈原材料采購的產業鏈條覆蓋的領域是非常之廣的。除了供應鏈金融外,物流、倉庫這兩個也成了B2B產業鏈所必須承受之“重”。
“一呼百應目前也有在布局物流和倉庫,這兩個業務跟金融服務一樣,也是會跟其他服務商進行合作,但目前,一呼百應還是會以供應鏈金融為重點。”戴森透露說。
最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