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應該做不辛苦的工作。”在全民網購的大時代背景下,1991年出生的王威并沒有選擇安逸的工作,而是一頭扎進最累的“物流”行業,當起了“快遞小哥”。
不僅如此,王威還找到了快遞行業中的空白地,在這片行業的紅海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地。從校園、社區配送,到農村配送,全民網購給了物流配送很大的生存空間,在王威看來,正是因為這一點,物流行業給了年輕人很大的創造空間。而就本土物流行業來說,只需一點點創新,就可以改變行業的生存狀態,引領行業前行。
快遞“最后一公里”的終結者
在王威看來,現在的物流行業,已經不能單純定義為三五天之內從一個省份寄到另一個省份的包裹,互聯網思維下的物流,有更精準的定位。舉個簡單的例子,通過社區電商app購物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想吃零食,又不想下樓去超市,通過app下單,便有人送貨上門。王威所做的,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快遞公司所觸及不到的“神經末梢”。
而從最開始的校園配送,到現在的社區配送、農村配送,并非所有的本土快遞公司都具備這樣的能力。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這個大學期間兩年給學校拉來36萬元贊助的90后學生總結,我們具備兩點別人不具備的核心競爭力,一是共同配送的能力,二是用互聯網思維實現o2o服務。王威說,所謂共同配送就是與快遞公司合作共同配送一件貨品,以校園為例,快遞公司把學校的所有包裹交給我們,由我們再根據同學們的作息時間,合理安排配送。
憑借著最初做校園配送累積的經驗和人脈,今年年初,王威又把目光聚焦在農村淘寶上,將校園共同配送的模式復制到農村電商。“一個村民在淘寶上買了東西,快遞負責把包裹送到鎮上,但這并沒有真正實現送貨上門。接下來,就由我們對送到鎮上的包裹重新標識,送往各村。”王威介紹。
不僅如此,王威和他的團隊還試圖涉足社區電商,與網蟲合作,負責社區訂單配送,用互聯網思維實現o2o服務。
志做本土物流引領者
如果將快遞的配送模式按層級劃分的話,王威的公司所做的就是完成最后一個階段的配送,而“末端”配送恰恰反映了物流配送是否完善。
2013年5月,王威注冊成立了寧夏四季速遞有限公司,公司十幾名核心人員幾乎全是90后,年齡最大的是80后,年輕的成員賦予團隊的活力。致力于做本土物流,也使得他們更專注于提高服務品質。“哪里最遠、最不容易被注意到,哪里就有我們的身影,在物流配送中,我們試圖把觸角伸得遠遠的,完成物流的最后一公里距離,彌補物流行業的空缺。”
農村淘寶在青銅峽試點運行后,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物流配送網已覆70%的村子,最多一天能往村子里送200多件快遞。“農村電商市場潛力很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可以熟練使用電腦,學會網購,購買力增強,物流是典型的衍生行業,如果沒有網絡購物,也沒有快遞業如此迅猛的發展,而我們能做的,恰恰是在產業鏈條上下功夫,疏通環節,填補以往的物流盲區。”
都說90后的孩子成長在蜜罐里,但王威并不認同,團隊里的同齡人都是父母眼里的寶貝疙瘩,可平時工作中搬貨扛活是常態,沒人說過一個不字,經常加班到深夜,大家全都任勞任怨。
在王威看來,干物流是個苦差事,沒做好十足心理準備,一般人不會選擇在物流行業摸爬滾打。可同時,他更看重本土物流行業中蘊藏的機會。“只要有一點兒創新,就可以改變行業的生存狀態,引領行業前行。”王威說。
最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