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醫藥物流小而散的問題由來已久,而隨著處方藥網售政策的定稿,物流溫控這一制約部分藥品的門檻也再度被提及。在處方藥網售即將放開的情況下,順豐大舉介入,對國內醫藥電商來說是好事,眾所周知,國內醫藥物流在冷鏈方面并不完善。而順豐在這方面有一定基礎。
順豐對醫藥物流市場的看好已是公開的事實。業內的預計是順豐首先會布局B2C,畢竟其此前在非藥領域已經有很好的基礎。但隨著B2C業務的成熟,啟動B2B即第三方物流業務(企業to企業)或將不可避免。
第三方物流競爭加劇 溫控成大問題
事實上,在順豐切入國內醫藥物流之前,國際物流巨頭對華的布局早已經展開。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2月,TNT快遞在“中國第二屆年度生物/醫藥冷鏈管理峰會”上宣布推出“藥安心”,一項為大批量疫苗和胰島素等藥品提供的專業可靠的溫控遞送服務。而TNT推廣的這項新服務目標客戶就是中國廣大醫藥企業。
TNT當時推出的服務主要依靠恒溫冷藏箱,一種高性能、高性價比、可反復使用的被動制冷容器。依照TNT的說法,恒溫冷藏箱可以在沒有外部電力供應或者干冰的情況下保持所需的溫度(冷凍、冷藏或者受控的室溫)長達120多個小時,甚至在極端的室外溫度條件下同樣表現出色。
而除了TNT外,目前包括國藥控股、上海醫藥、九州通、華潤醫藥、廣州醫藥在內的醫藥分銷巨頭,也在積極布局旨在為處方藥網售放開服務的冷鏈物流系統。以國藥集團為例,其就已經建立了現代醫藥冷鏈運營管理的技術解決方案。
眾所周知,我國醫藥流通環節,主要以代理商模式為主,由于國家有明文規定,藥品生產企業不能直接將藥品供給終端市場,所以要通過中間環節醫藥代理商(藥品批發企業)銷售藥品。為了實現更廣地產品覆蓋,一些藥企的代理商甚至會多達3級以上。即總代、省級代理(一級代理)、地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而這些代理商的存在,又催生了第三方配送的市場。很多醫藥企業不可能在全國都有辦事處,所以會用到第三方物流。
但隨著醫藥電商的崛起,醫藥代理商的原本擁有的市場格局已經在悄然生變。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隨著順豐等兼具B2C和B2B業務的第三方配送的介入,原本制約藥品互聯網銷售的瓶頸將得到進一步解除,致使醫藥電商如虎添翼,最終的結果將對于醫藥代理商來說或許是重大打擊。
不過,也有分析則認為上述情況要真正出現或許還有待時日。國藥控股高級研究員干榮富表示:順豐介入醫藥第三方配送客觀條件很好,但外部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成熟。現有的醫藥分銷情勢短期內尚不允許順豐打亂現有的格局。
最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