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0 16:10:29 網絡事業部
關注中物聯
在第四屆數貿流通國際合作與發展論壇
暨構筑數智流通韌網 促進全球貿易循環論壇上的致辭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何輝
2025年11月8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能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一舉世矚目的盛事期間,與全球各界新老朋友相聚在“第四屆數貿流通國際合作與發展論壇”。我謹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嘉賓的蒞臨表示誠摯的歡迎!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深刻變革的時代。全球經濟格局經歷深度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重構,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顯著增加。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全球競爭格局和發展范式。在這一宏大背景下,如何破解貿易循環中的堵點、難點、痛點,如何構建安全、高效、韌性、可持續的現代流通體系,不僅關乎一國一域的經濟穩定與發展,更關乎全球經濟的復蘇動力與長期繁榮。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展現出了韌性。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看,2025 年 1-9月社會物流總額達 263.2萬億元,可比增長5.4%,全年有望突破 380 萬億大關;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與 GDP 比率降至 14%,“效率提升、成本下降” 的良性循環基本形成,為實體經濟注入強勁動能。10月份,受國慶、中秋雙節長假及外部因素影響,制造業PMI出現短暫下降,降至49%,但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消費品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穩定在51%左右的較好水平,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的特點在持續。非制造業中與國慶中秋長假密切相關的居民出行、購物、旅游、文體娛樂、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表現良好,基礎建設投資相關活動有啟動跡象。10月份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環比回升1.2個百分點,連續六個月實現環比上升,這些無不反映出行業發展韌性凸顯,國民經濟運行平穩向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望實現的特征。
本屆論壇以“構筑數智流通韌網 促進全球貿易循環”為主題,精準切中了時代脈搏,從過往對“數字化”的積極探索,升維至對“數智化深化”與“韌性構建”的并重追求,體現了我們行業的前瞻思考與責任擔當。它強調在復雜變局中,不僅要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效率,更要注入智能元素優化決策、預見風險,最終目標是鍛造一個能夠抵御沖擊、快速恢復、持續優化的韌性流通網絡,從而真正激活并優化全球貿易大循環。這不僅是應對當下挑戰的務實之舉,更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選擇。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始終是全球貿易循環中的重要一環和穩定力量。我們正在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轉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這一進程中,中國在數智化流通領域的實踐與探索,既是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也為全球同行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案例。我們見證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廣泛應用,從智能倉儲到無人配送,從數字口岸到智慧港口,從供應鏈可視化到風險預警系統,數智化正在深刻改變傳統流通的運作模式,極大提升了全鏈條的效率和透明度。
然而,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的“韌性”遠不止于效率的提升。它意味著系統在面臨外部沖擊——無論是地緣政治波動、公共衛生事件還是自然災害——時,能夠保持核心功能、快速適應并恢復活力的能力。構筑這樣的“數智流通韌網”,需要我們聚焦于以下幾個核心層面,這也與本次論壇的議題高度契合:
第一,深化技術融合與應用,筑牢韌性底座。技術是構筑韌網的核心驅動力。我們要推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關鍵技術在全鏈條、全場景的深度融合與規模化應用。不僅要實現節點的自動化、智能化,更要實現網絡層面的協同化、智慧化。例如,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供應鏈虛擬映射,進行模擬推演和壓力測試;運用人工智能預測需求波動、優化庫存布局、識別潛在風險。讓數據流引領商流、物流、資金流高效協同,為流通網絡注入“智能”與“預見”的能力,使其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適應。
第二,優化生態系統與促進行業升級,激發韌性活力。韌性的提升非單一企業所能及,有賴于整個產業生態的協同進化。這要求我們推動上下游企業間的數據互通、流程對接和規則互認,打破“信息孤島”,構建開放、協同、共享的供應鏈生態圈。同時,要大力推動行業標準化、綠色化、高端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和供應鏈服務平臺,鼓勵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一個健康、多元、富有活力的產業生態,本身就是抵御風險、分散壓力的有效緩沖帶。
第三,加強合作共建與國際協同,拓展韌性空間。全球貿易的本質是開放與合作。開放共創新機遇,合作共享新未來。這是本屆進博會全球新老朋友共同發出的心聲。構建韌性流通體系,絕不能走向封閉和割裂,反而需要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的國際協同。我們要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推動各國在貿易便利化、標準互認、數據跨境流動、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的規則對接與政策協調。共同打造國際物流新通道,維護國際供應鏈的穩定暢通。特別是在數字貿易規則、跨境數據治理等新興領域,更需要全球各方凝聚智慧,探索建立既保障安全又促進發展的國際框架。
第四,堅定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涵養韌性根基。綠色發展是構建長期韌性的必然要求。氣候變化等環境風險對全球供應鏈構成的威脅日益凸顯。我們必須將綠色理念貫穿于數智流通體系建設的全過程,推動綠色倉儲、綠色運輸、綠色包裝、逆向物流的發展,利用數智技術優化路徑、降低空駛、提升裝載率,減少流通環節的碳足跡。推動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循環型流通體系,這不僅是履行社會責任,更是保障供應鏈長期安全穩定,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根本之道。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作為中國物流、采購與供應鏈領域的全國性行業組織,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中國代表,一直致力于推動行業的創新、協同與可持續發展。我們積極搭建產學研用交流平臺,參與相關政策研究與標準制定,推廣先進技術與管理模式,促進國內外同業間的合作。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與國內外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廣大企業以及研究機構攜手努力:
一是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推動消除技術壁壘和政策障礙,促進要素自由流動。
二是共同拓展務實高效的協作網絡,鼓勵企業在技術研發、模式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深化合作。
三是共同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貿易生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讓數智化發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各方。
女士們,先生們!
構筑數智流通韌網,促進全球貿易循環,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但也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機遇的宏偉藍圖。它要求我們既有立足當下的務實行動,也有著眼未來的戰略遠見;既有深耕本土的扎實實踐,也有聯動全球的廣闊胸襟。
我相信,通過本次論壇的深入交流與智慧碰撞,我們一定能夠凝聚更多共識,探索更多路徑,促成更多合作。讓我們以此次論壇為新的起點,攜手并肩,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數智技術的強大賦能作用,打通堵點、連接斷點、消除痛點,攜手構建一個更具韌性、更富效率、更可持續、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貿易合作新格局,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穩定性和確定性,為全球經濟的復蘇與繁榮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最后,預祝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蔡進出席北京市“十五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座談會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46期預告:《醫院院內醫療器械物流服務質量評價》《骨科耗材物流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宣貫活動
- 《塑料托盤剛度試驗中預估蠕變大小的回歸分析方法》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 中國重要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周報 (251110--251114)
- 老撾駐華使館參贊蘇提達·洪盛帕一行來訪中物聯座談交流
- 關于召開“物流樞紐與產業融合發展大會”的通知
- 崔忠付主持《汽車整車多式聯運物流信息交換規范》等兩項團體標準審查會
- 關于組織推薦參評第二十六屆中國專利獎的通知
- 馬增榮一行赴北汽福田歐曼事業部走訪調研
- 中物聯第九黨支部赴安慶開展黨建共建活動
- 深圳遠東數智采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敏成一行來訪中物聯

